作业案例
作业合理多样 激发绘画兴趣
教学现象:
春天来了,你的身边有什么变化?有条件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数码照相机拍摄下来,作为第二节绘画课的资料。
案例分析: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我对如何合理化布置小学美术作业进行了思考。以上作业形式就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是单一枯燥同种形式,比如单一绘画或者单一工艺,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审美情趣,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于是,我采取了贴、画、剪、摄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进行美术教学探讨。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布置了以下动手操作作业:
A、根据自己第一节课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绘制一幅“春天来了”的场景画。
B、根据自己第一节课的感受,选择不同的彩纸或布艺等其他材料来贴出一幅“春天来了”的场景画。
设置了这样一个形式活泼、多样的作业要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个感官,不仅让孩子能全能力的感受春天,体验春天温柔的一面,更让这些深受感触的孩子们能把自己内心内化的东西进行外化,通过绘画、各种工艺风格的作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作业最后呈现的内容将会多元、丰富。这样自由面广又不盲目表现的手法,孩子们更乐于接受,更提高了作画的兴趣。
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趣味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美术作业将构成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每一次作业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让学生在教师合理的作业布置中更能发挥自主学习能动力,敞开想象。体验成功的幸福,收获过程中的经验才是作业改革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