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就 体现了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终身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观点深入人心 , 所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 教育观念的更新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对“自主学习”一词 ,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 ,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习过程 ,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 学习者积极练习 ,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有的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 , 强调的是学习者的特点而不是学习过程。但总的来讲 , 学习者自主性包含以下两个特征 : 首先 , 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其次 ,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意味着学生部分或完全有权利决定那些在传统上由老师决定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的学习方式 , 应包括三方面 : 其一 ,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各方面 , 如动机、策略等 , 学习者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 其二 , 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 其三 ,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 , 即学习者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 在教师的指导下 ,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指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 激发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 , 注重导入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 , 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 , 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 :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 而是激发兴趣” , 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 , 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 , 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 , 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谜语、游戏等导入 , 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景 ,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 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 ,因势利导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 , 一切以教师为中心 ,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 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 , 如何去教会学生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在他母亲的教导下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 , 激发了他的学习动机 , 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 , 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 , 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 , 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 使他们从“要学”转变到“想学” , 就能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培养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 ,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被通俗地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隶属于学习策略之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 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 , 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 ( 计划 ) 。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 , 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 , 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 , 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 , 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 学会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节及自我评价来监控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反思得失 , 取长补短 , 以便更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 我们通过知识对比 , 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探求它们的共同特点、共同原理、共同规律 , 然后运用这些特点、原理、规律指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 , 达到“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的目的。第二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 归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 , 教师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 这就改变了以往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死记硬背或是机械性操练的状况。在活动中 , 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 , 他们自主选材 , 自我约束 , 自己摸索学习方法 , 积累学习经验 ,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 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让学生自己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 去打开知识大门、开发文化宝藏 , 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教学中 ,我们运用因果联系迁移法 , 使学生在寻求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时 , 不仅知其然 , 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因果联系迁移的能力。一是由原因迁移结果 , 二是由结果迁移原因。比如由某些现象的产生会导致什么结果 , 某事物的发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3. 培养学习迁移能力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 , 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在教师指导下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意向 , 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 , 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 , 学生才可能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勤于探究 , 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