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必然会有相关的行为特点.教师只有了解了自主学习的行为特点,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引导、评价,并在教学中加以科学的运用.
自主学习的行为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有目标、有计划.自主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想要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比较清晰,同时对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大致的一个计划.这也是区别自主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重要特征.有些学习者虽然也很投入,也很刻苦,但是对“为什么学?怎样学?”比较盲目,要么跟着感觉走,要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缺少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和措施,疲于应付,学习失去节奏感,也难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2.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者在学习时表现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少因为外界因素而分散注意力或改变自己的计划.他们在独立学习时不会左顾右盼,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享受着学习的充实感,或有滋有味地品读书本,或一丝不苟地书写笔记,或勾勾划划关键的条目,或奋笔疾书获得的解答.在师生交流或小组合作时,他们善于倾听老师或同伴的意见,并能从中抓住关键,积极思考,及时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3.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自主学习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方法或结论提出质疑.能不能提出问题,特别是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是甄别一个学习者学习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也会向同伴发问,向老师发问,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主动与同伴讨论,或者请教老师,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一个自己没弄明白的问题,对于有怀疑的方法或结论,他们会大胆质疑,绝不轻信.
4.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自主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会表现得积极而主动,他们有时会主动承担学习的组织者角色,有时会率先提出问题给大家讨论.除了认真倾听同伴的看法外,他们会积极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不愿当一个沉默的听众或冷眼的旁观者.
5.善于总结与反思.自主学习者还具有不断总结反思的习惯.他们不仅总结反思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他们善于通过总结反思寻找规律,改进学法,提高效率.反思能力本身不仅是一种极其重要学习能力,它还体现了学习者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学习者的主动性、主体性在这种学习行为中得到充分展现.
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有宽有窄,说法不尽统一。根据自己的理解,我把“自主学习能力”定义为: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
新形式下,自主学习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知识的内容,而且提升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同时,也改变着知识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必然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自然也就变为学习者主动的行为,其学习效果的优劣又取决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作为教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自我克服困难等手段来实现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者本人极强的求知欲,学习目标明确,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觉主动的态度,课前充分预习、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中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发言、解决问题,课后自觉概括知识要点、循序练习和及时复习并纠正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客观的评价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勉励自己、挑战自己、不断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摄取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具有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磨炼学生的意志。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会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而自主学习能力恰恰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在顺境中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在逆境中不怕苦,不低头,勇闯难关。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养成学生们的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