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2)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章一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5及“练一练”,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组织学生经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谈话: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谁来说说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2、(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4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
(2)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
(3)棱长6厘米;
(4)棱长总和 24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说说每道题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二、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5。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了解还真不少。
前几天,老师也遇到一个有关长方体的问题,请同学们一起帮老师解决它。
出示例5:老师家要制作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2)谈话: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就是要计算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
(3)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想法,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并全班交流:
结合实物展示台学生上台展示讲解
方法一:5×3.5×2+3×3.5×2+3×5
先算出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再加上底面的面积就是制作鱼缸所需要的玻璃的面积。
方法二:(5×3.5+3×3.5)×2+3×5
先算出前面和左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算出了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最后加上底面的面积就算出了制作鱼缸所需玻璃的面积。
方法三:(5×3.5+3×3.5+5×3)×2-5×3
先算出整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表面积,因为鱼缸没有盖,再减去上面那个面的面积就得出了制作鱼缸所需玻璃的面积。
2、小结:刚才,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鱼缸的问题,以后在解决类似求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判断要求出哪几个面的面积,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
3、追问:老师家还想制作一个正方体的玻璃鱼缸,棱长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结合实物展示台进行全班交流。
4、谈话:看来,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积不一定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老师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谁来说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积要计算6个面的总面积,哪些物体只要计算其中4个面或5个面的面积和?(出示一些实物,如火柴盒、饼干筒、茶叶罐等)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练习二”第6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说说思考和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评价计算情况,结合实物展示台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及时点拨: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2、(课件出示)第7题。
学生看图后独立计算,结合实物展示台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计算情况。
3、(课件出示)第8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课件出示)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实物展示台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