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主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作者的写法,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认为在这堂课中,学生对作者写法的领悟还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如果我在教学中再侧重一些,也许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