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首页 课题概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研究案例 成果展示 中期评估 结题材料
课题组研究人员需知03-11
课题组会议:前阶段小…03-08
本课题研究组人员名单…03-07
本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03-07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03-07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05-20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09-23
专题培训
我们的“五小”明星…01-08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08-3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08-28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08-28
小学生文明素养专题…08-28
践行文明公约 提…08-26
清华附小“教师可以…03-14
工作指南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10-11
牛塘中心小学文明习…09-01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03-08
文明素养必修课内容…01-16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09-21
关于牛塘中心小学2…05-1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素养的研究>>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我们小点儿声》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许丽娜    来源:

课题: 《我们小点儿声》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小点儿声》是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课标上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做出了明确要求,所以教材针对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共设计了三个板块内容,“教室里有点吵”聚焦了教室里的吵闹时刻;做个“小小调音师”,则通过图文故事,启发学生想想解决这些噪音的办法;然后由近及远,“这里也要小声点儿”则从教室走向社会,认识一些静音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并且教材设计时也内含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知识逻辑,即有点吵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小点声儿,在哪里小点声和怎样小点儿声。因此,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培养文明礼貌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要小点儿声,什么地方该小点儿声。
2、通过互动交流,掌握“噪音”的解决方法,学会控制说话声音。
3、通过情景体验,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讲文明、有公德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孩子经过在校一年的常规训练和学习,已经知道校园的一些常规要求和在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在他人提醒下能够按照文明常规要求来规范自身言行。但是,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弱,在学校和生活中还存在大声喧哗、吵闹等不文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真正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进一步增强他们文明说话的意识,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采用主题式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常州恐龙园游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大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在学习方法上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结合小组讨论,通过观察、比较、体验等方法来获取新知、培养文明意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2.难点: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热课环节
1、出示恐龙图片:认识各种恐龙。
2、播放恐龙园宣传视频。
3、介绍恐龙园的吉祥物——暴暴。
 
1、学生看图猜恐龙的名字。
2、学生观看恐龙园宣传视频。
3、学生认识恐龙园吉祥物暴暴,并与它打招呼。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二、分贝巧引,“小点儿声”有原因
【创设游学情境,教师发出游学挑战书(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恐龙园的游学路线。】
 
1、师相机拍摄小组大声讨论的视频。
2、认识分贝仪,了解讨论时噪音的危害。
(1)介绍分贝仪的作用及介绍不同的分贝数对人体的影响。
(2)组织学生交流大声吵闹的危害。
(3)小结:大声吵闹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3、播放讨论视频,进一步感知大声吵闹的坏处。
(1)组织交流: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大声吵闹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而且会降低讨论效率。因此,我们讨论时要注意:小点儿声。
相机出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1、学生进入游学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游学路线。
2、学生认识分贝仪的作用及不同的分贝数对人体的影响。
 
 
 
 
3、学生了解自身讨论时的分贝数,并谈谈高分贝及大声吵闹的危害。
4、学生观看视频,直面自身讨论时的场景,并交流感受。
 
 
 
 
 
通过创设游学这一学生相当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游学路线”的讨论,从而发现教室里太吵了这个问题。
 
运用分贝仪及实时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讨论时音量的嘈杂,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到要小点儿声的必要性。
 
三、方法聚焦,“小点儿声”有妙招
【发出游学挑战书(二)】
 
1、认识静音标志。
 
2、介绍游学挑战(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路线图上哪些场所需要贴上静音标志,并说明理由。
 
3、组织小组交流汇报。
(1)相机小结: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
(2)组织学生交流在刚才的讨论中形成的控制音量的方法。
 
 
 
1、学生合作学习。
(1)找一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路线图上哪些场所需要贴上静音标志。
(2)贴一贴:为所需场所贴上静音标志。
(3)说一说:为什么要在这些场所贴静音标志。
 
2、学生交流汇报,并互相补充。
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音量。
 
 
创设第二项游学挑战活动,让学生聚焦“标志静音法”,能通过标志来判断是否应该小点声儿,树立在公共场合要小点儿声的意识。
 
通过第一板块,学生对“我们小点儿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第二次讨论时应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音量,因而此环节更是引导学生观照从自身的行为中总结出的方法。
四、情境体验,“小点儿声”我能行
【创设校外情境,游学活动正式开始】
 
情景一:整队上车
1、组织学生春游整队。
2、随机采访能安静离开座位,安静坐下的同学。
 
情景二:大巴车上
1、多媒体播放景物移动,播放安静愉快的音乐,适时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嬉笑声。
2、采访能做出表情或动作去劝说、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小朋友:怎样劝阻他?
3、播放司机阿姨表扬小朋友们安静乘车的视频。
 
情景三:恐龙博物馆
1、多媒体播放恐龙博物馆门口的照片,在醒目位置张贴有提示静音的标志,启发学生:马上要进入博物馆了,小朋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播放博物馆内的争论声,采访学生:他们为什么会争吵?小女孩劝阻的方式合理吗?
 
3、小结:在不同场合,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劝阻他人。
 
情景四:恐龙电影院
1、播放《侏罗纪公园》惊险片段,插入接打电话的手机声。
 
2、演一演:教师扮演打电话的人,请学生来提醒,并提出既不影响他人,又能解决接电话者难题的方法。
 
3、小结: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难题。不过,最文明的做法还是远离手机,尊重他人,好好享受电影时光。
 
 
 
1、学生排队离开座位进入座位就坐。
 
 
 
 
 
2、学生根据大巴车上出现的突发不文明状况进行主动劝说、制止,懂得在公共场所不扰人。
 
 
 
 
3、学生根据静音标志说说博物馆应该注意些什么。
 
 
 
 
 
4、面对出现的“两难情境”,学生对当事两者行为进行判断,并交流劝阻别人的更合适的方法。
 
 
 
 
 
 
5、学生参与表演,劝阻接听电话的观众,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应对,为对方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本环节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正式进入游学,在行动中观测学生是否具备了在公共场合小声讲话的公德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将学到的本领传递给他人。
 
 
 
 
 “恐龙博物馆”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利用先前所习得的“标志静音法”来提醒自己和他人小点儿声,另一方面面对“两难情境”能做出正确判断,明白不同场合要选用恰当的方法对他人进行劝阻。
 
 
 
 
“恐龙电影院”情境,让学生能用合适的方法劝阻他人,并能用合适的方法为他人解决一些难处。
 
五、总结提炼,“小点儿声”记心中
 
1、通过这次模拟游学之旅,小朋友们都成了“小小调音师”了,相信你们以后无论是校内校外都能做低分贝文明小天使。
2、总结儿歌《我们小点儿声》。
 
 
 
学生谈收获,齐读儿歌。
通过儿歌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校内校外注意轻声说话、做事的意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公共场所做讲文明、有公德的人。
六、课后拓展,争当“小小调音师”
同学们,课后请你来参与“小小调音师”的评选。可以选择给自己的学习生活调音,可以去寻找生活中需要调音的地方,也可以帮助他人调音。
参与争当“小小调音师“的活动。
把学生学习知识的空间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引导孩子自己去挖掘生活资源,继续道德品质的修炼。
七、板书设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