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
牛塘中心小学 陈彩云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核心,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领导机构
组 长:陈子 执行组长:陈彩云 副组长:金文娟 顾玉萍 王宏亚蒋丹萍
组 员:宋玲霞 赵玉亭 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通过学生的文明影响,带动家长的文明、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四、活动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结合《守则》、《规范》,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富有成效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都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把生活习惯抓严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从学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脸、理发、剪指甲、整理衣被、锻炼身体等最基础文明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1.举止文明的习惯
要在区教育局下发的《武进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公民,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
2.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交通秩序、商场秩序、剧场秩序等,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
6.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
7.懂得感恩的习惯
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8.生活自理的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
9月上旬, 制定、下发“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宣传,大力营造“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校”的浓厚氛围。(悬挂横幅、出新板报、开通广播、布置橱窗、发出倡议)
(二)具体实施阶段(9月下旬—18年6月)
1. 9—10月份,多形式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守则》、《规范》,鼓励学生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年级各班开展一次“我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大讨论活动,查找个人不文明现象。每班出一期专题板报,大力宣传文明知识。以班级为主体,召开“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班会(可邀请家长参加),并推荐优秀班会在全校展示。学生发展中心将开展对全校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大检查。
2. 11月份,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举行“告别陋习,养成良好习惯 ‘千名学生文明行为责任签字’”仪式。
3. 12月份,举行“唱响文明之歌,迎和谐幸福年” 合唱比赛。
4. 2月份,各班继续做好假期习惯养成教育,低学段主题为“生活自理”,中学段为“遵守秩序”高学段为“感恩父母”,开学后各班总结,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学生发展中心。
5. 3月份,全校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入学教育。
6. 4月份,12月份,高年级组织开展“文明习惯进校园”手抄报比赛,中年级组织开展“我与文明同行”演讲比赛,低年级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微课展示活动。
7. 5月份,举行“小手牵大手,文明习惯进我家”主题家校联动,让家长从中受到教育。
8. 期末,各年级在班级初评的基础上,各上报1名“守纪之星”、“礼仪之星”、“卫生之星”、“感恩之星”、“友爱之星”、“节俭之星”“诚信之星”、“自理之星”等到年级组,年级组各推荐8名上报学生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根据考核,评选6个“文明班级”,进行表彰。
(三)总结表彰阶段(6月)
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在班级初评的基础上,上报5名“文明之星”、1名“十佳文明小星星”到学生发展中心,参加全校文明学生、“十佳文明小星星”、“文明班级”的评选。并召开全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表彰48名“文明小星星”、10名“十佳文明小星星”、6个“文明班级”。受表彰的个人或集体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加分项。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学生发展中心、年级组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文明习惯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班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把“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教育作为文明校园创建、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全力抓好活动的落实。
2.教师先行,做好表率。广大教师要做文明礼貌的表率,优化师德,净化师风,杜绝各种不文明用语和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3.延伸活动,长期坚持。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班要以活动为契机,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4.搞好宣传,做好总结。活动期间,学生发展中心、共青团、少先队要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表扬和宣传好的个人、班级和典型现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