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民文明素养调查报告》发布:公益素养较高
http://{域名已经过期} 2014-02-20 15:37
内容提要: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日前,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有关市民文明素养的调查,以了解本市市民文明素养状况。昨日,反映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市民文明素养调查报告》发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日前,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有关市民文明素养的调查,以了解本市市民文明素养状况。昨日,反映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市民文明素养调查报告》发布。
据了解,此次调查涵盖市民文明生活习惯调查、文明秩序习惯调查、文化传承调查以及市民公益素养调查四方面。调查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在四大类调查中,每个调查都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两区三县、滨海新区随机调查了1000名居民,从区县样本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受教育程度分布看,能够综合反映市民的看法及生活习惯,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在文明生活习惯调查方面,市民普遍认为身边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反映出大家对改善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期盼;在文明秩序习惯方面,机动车非常规超车插行、公交地铁上不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行人自行车闯红灯是市民不能接受的三类主要不遵守秩序行为;在文化传承方面,很多市民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现状的担忧,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对文化传承认知度不高;在市民公益素养方面,超九成市民表示愿意帮助别人,显示出津城市民较高的公益素养。(记者孔令彬)
天津人古道热肠有数据佐证
九成市民愿意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天津人自古有古道热肠的美誉,这一赞誉得到了数据支持:昨日公布的《市民文明素养之市民公益素养调查报告》显示,94.3%的市民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91.6%的市民愿意参加慈善捐赠活动,96.8%的市民支持献血、捐献骨髓等公益行为,94.8%的市民愿意做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86.4%的市民会帮助遇到危险的人。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调查显示,过八成的被访者都愿意参与“危急救助”,而且各年龄段人群普遍对在“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表示出较高程度的认同。同时,过八成的被访者认为能够“见义勇为”,但其中有三成老年人对本市市民能否做到“见义勇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该报告指出,本市市民整体公益素养较高,在面对他人危急困难时大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对各类公益活动也都表示出参与的意愿,互帮互助的氛围浓厚。(记者孔令彬通讯员周懿)
哪些不文明行为最让人头疼?
超车插行闯红灯位列首位
本市昨日发布的《市民文明素养之文明秩序调查报告》显示,在众多的不文明习惯中,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蜂拥上车,行人、自行车闯红灯是市民认为最为普遍、最让人头疼的不文明行为。
调查显示,很多市民表示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非常规超车插行等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广泛存在,9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行为不能接受。
遇到老弱病残乘车,你会起身让座吗?调查显示,有91.4%的被调查者认为公交、地铁上不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这一行为“不可接受”,也就是说,九成以上的人会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
调查数据显示,市内六区市民反映行人闯红灯、自行车闯红灯现象的比例较高;环城四区市民反映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蜂拥上车,行人在马路非过街通道穿行的比例较高;滨海新区市民反映行人闯红灯,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蜂拥上车现象的比例较高。
调查中,部分市民对加强本市文明交通秩序建设提出建议:对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为加大管理、执法力度,更好地营造文明有序、礼让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记者孔令彬通讯员赵颖奇)
八成市民表示对不文明行为遇到会提醒
随地便溺最让人深恶痛绝
你身边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你最不能接受的不文明现象是什么?根据最新公布的《市民文明素养之市民文明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公共场所吸烟、随地便溺、不清理宠物粪便等不文明行为为市民深恶痛绝,近八成市民表示遇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会进行提醒。最让市民看不惯的是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破坏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随地吐痰。
遇到这些不文明现象,你会怎么做?调查显示,78.6%的人表示会出面提醒,其中,19.4%的人表示会主动提醒;59.2%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偶尔会出面提醒。在表示会“主动上前提醒”的人群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记者孔令彬通讯员赵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