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首页 课题概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研究案例 成果展示 中期评估 结题材料
课题组研究人员需知03-11
课题组会议:前阶段小…03-08
本课题研究组人员名单…03-07
本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03-07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03-07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05-20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09-23
专题培训
我们的“五小”明星…01-08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08-3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08-28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08-28
小学生文明素养专题…08-28
践行文明公约 提…08-26
清华附小“教师可以…03-14
工作指南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10-11
牛塘中心小学文明习…09-01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03-08
文明素养必修课内容…01-16
《基于流动儿童实际…09-21
关于牛塘中心小学2…05-1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基于流动儿童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素养的研究>>研究案例>>文章内容
文明素养目标-合作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6日    点击次数:      作者:管路英    来源:

 

 

内容
目标
互敬互让
低年级
儿童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俞国良、辛自强等人将合作界定为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协同,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和意向。 
 
中年级
 1.培养儿童的共同目标认知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阿瑟等人的研究表明,共同目标认知是合作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强调个人利益的目标下,儿童意识到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才能实现,进而倾向于彼此竞争;而当面对共同目标时,儿童认识到合作才是最佳选择,进而倾向于彼此合作。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对合作伙伴的需要的认知有助于儿童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从而表现出适合他人需要的合作行为。
 
 
高年级
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移情是指观察者让自己站在行为者的立场,并分享行为者的情绪反应。霍夫曼研究证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有密切关系,通过移情训练,可以增加主体的亲社会行为。有学者认为,移情能促进和保持儿童积极的社会定向反应,能在亲社会行为形成过程中起到认知提示作用。张其龙(1990)自编了6个单元24个活动的移情训练课程,对幼儿园中班1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8周的移情训练。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训练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援助、安慰等,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这说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会因个体移情能力的提高而增加。〔5〕3.提高儿童的冲突应对能力学前儿童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策略和技能。比如,怎样向别人提出合作意向;如果出现分歧和争议,怎样处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戏剧表演等方式,将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冲突事件编成情境故事或戏剧,引导儿童进行讨论,从中了解正确的冲突解决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