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教育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的渗透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感恩教育则为重中之重。本文对于如何抓住学科的特点,遵循合适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以及渗透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感恩教育
一、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家中都是父母“嘴里含着”、长辈“手里捧着”,他们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长辈对他们的溺爱往往不利于孩子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的感恩意识会严重缺失,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既能健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健康发展,又促进思想品德和知识共同进步。
2、常态教学的延伸
赫尔巴特曾说过他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来说,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教学实际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途径渗透感恩教育,恰恰就是感恩教育在常态课堂下的延伸。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将受到润“德”无声的思想教育。
3、课程标准的落实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在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上的作用,而感恩意识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所必须的。
二、低年级数学课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1、树立观念懂得感恩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初期,感恩教育也要和学科教学一样,遵循教育规律。刚踏入小学课堂,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去思考自己周遭的事情,比如上课时小组合作,互相启发、补充,知道如何解决新的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老师认真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易错题着重讲解,利用课后时间辅导学困生;父母忙碌一天,下班回家还要督促孩子学习。大部分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这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之前,首先应该打好基础,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了解:同学奉献了思考成果才使自己解决了新问题,老师奉献了时间和爱才使自己能够成长、长大,父母奉献了业余时间才使自己不断进步。学生明白了,自己能够拥有这么多,都是出于他人的无私奉献。当同伴、师长、父母付出时,学生也不再漠视,而是心存感激,从而学会付出。
2、挖掘教材体现感恩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并没有太明显的德育内容,而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意味着数学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实际生活的感恩元素相结合,有机渗透感恩教育,学生身临其境时不仅对学习产生兴趣,还能使他们的感恩意识更深刻,从而运用到生活中去。“数一数”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课数学课内容。教材的校园图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通过情境导入学生知道了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要按时到校、遵守纪律、友爱同学、团结师长,学生在感知10以内各数的同时也明白了老师每天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操心、操劳,从而学会感激老师的付出。
3、养成习惯实践感恩
同伴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从同学口中说出的道理,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触动,远比灌输式教育有效得多。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究学习大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同学伙伴互相启发、补充,全面认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小组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遇到卡壳时,同学给予的帮助或是精彩的发言,学会给予掌声,这就是感恩意识在行动上的实践与落实。
4、及时拓展化为报恩
感恩是无形的,学生耳濡目染之中就学会了感恩。所以感恩教育的拓展、延伸也极为重要,将感恩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德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感恩教育带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诸多优秀品质。在学习分类中,布置学生了解家里冰箱、衣柜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自己的衣物都是谁在收拾。学生在课外体会到了分类是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也感受到了父母除了每天上班还要给自己忙前忙后,从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帮父母分担家务。比如帮助妈妈收拾衣服,按衣服是谁的以及类别分类放置;学会自己分类整理学习用品,提高学习效率。
三、渗透感恩教育的原则
1、情感为先
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广阔的心胸,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导向正确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导向,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循序渐进
德育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相符,德育的渗透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初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感恩思想闪现在各个合适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能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接受深层次的培养,奠定良好而稳固的基础。
4、见缝插针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见缝插针、抓住时机,开辟“第二阵地”,如数学实践课、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在与人合作、交往中接受教育、自然而然地学会感恩。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当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感恩意识,就会体会到老师与父母的辛勤付出,从而表现在行动上就会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此时,感恩的思想便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并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大的进步,在人格上更为健全,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我们要做有心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做到渗透有心、渗透得法,相信感恩教育将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 谢琴. 教育探索. 2012(06)
[2]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 陈立贵. 文教资料. 2012(01)
[3]触发感动滋育感恩——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 郭小华.小学德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