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学科内展开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搞好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激疑,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教会学生会思考,将使学生一生受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成功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质疑,进而想方设法去分析疑难,解决疑难。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这样,众多关于角的知识汇总起来,就形成了学生对角的表象,角的概念就丰富起来。
二、教给学生初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方法
初读时先初步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细读时讨论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决,学生就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时先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百分数的意义),细读时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吗?在什么情况下分母为100的数是百分数?什么情况下分母为100的数是分数?学生在细读时就理解和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精读时留有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分母为100的分数有的是分数,有的是百分数?分数和百分数有什么区别呢?老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在细细的品读中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初读、细读、精读结合起来,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数学拓展阅读让阅读深入
数学拓展阅读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悟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拓展阅读是以建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为核心。我们数学课外阅读也正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因此可以开发一些数学阅读拓展,例如在学习了《因数与倍数》之后,可以开发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拓展,在教学了《数的产生》这一内容后,可以开发《罗马数字》的拓展,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后,可以开发探索和的奇偶性和积的奇偶性的拓展。知识拓展不仅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的数学知识,老师们更是要去大量的查阅、补充、搜集相关资料,因此,我认为数学拓展是激发我们老师和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最好的方式。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