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10个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和数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四方面内容有密切关系。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数学核心素养更侧重数学学习的深层次目标,数学核心素养贯穿数学课堂,引领教师的成长,收获尽在体验中。
史宁中教授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解读为3句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什么是数学的眼光就是要数学抽象,而数学抽象的具体表现就是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什么是数学思维就是要强调逻辑推理;什么是数学的语言就是要强调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每时每刻渗透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成长很多,使我的数学教学收获满满。我从以下几点来谈我的收获。
一、核心素养中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培养数感素养
例如:在实际测量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足球乐园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的绳子,再1米1米的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这节课,如果在教室上效果肯定没有这么好,而且对长度就缺乏感知,就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感无法培养。我体会到把数学课堂搬到教室外更有魅力,提升了学生数学数感素养,我也收获很多了。
(二)“以人为本”在估算中增强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这个阶段的孩子,他能够很轻易领会和读出N加1或N减1或整10加减的数。能够2个,3个,或者5个的数数的孩子,在没有教他运算法则之前,就能隐约意识到增加或减少多少数,这对于以后学习运算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运用多种数数技能加以启发和指导,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运算就会起到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学“认识11到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们数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1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先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2根了。然后通过交流,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课堂变得人文了,有感觉了。
二、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演绎
又如:在教学解方程时学生老是解错。当时错误分析表明是缺乏计算能力素养、计算知识学习意识素养和计算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素养的现象。
我体会到这种思维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推理能力,而且告诉孩子们数学是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学科,深刻体验其道理,逐步形成了正确运算能力,心理上形成了用正确方法学习数学推理运算的意识,学会了学习方法,这正是推理运算素养形成的表现。在教学中,要培养孩子思维与表达的逻辑性,从而养成“严密思维,清晰表达”的习惯,进而成为被内化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我也成长了不少,快乐地教学。
三、核心素养中的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是直观的经验几何,是孩子们能基于自己的认识给出恰当的解释。
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数形结合,化繁为简。如此新、奇特的解法闪烁着智慧,让人心旷神异,成长了很多。
四、核心素养中的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导引
在平时的教学经常给学生讲数学模型思想但学生直接看不出解决方法,就不想深入探究了。这里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素养和情感态度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解题时不知把数学模型思想运用在具体解题中。因为学生不掌握探索的步骤和模型,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模型来导引探索的情景,步入情景后再学会思考,导引方法很多。如何来导引模型思想的?我学习过一个这样一个导引的模型:以文字和数定列式计划——回到已知以数表示文字——已知没有则公式转换——回到已知以数表示文字。如此反复来引导学生步入探索,这也符合波利亚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如这个例说明:例如:32头牛76匹马30天共吃32040千克吃,每匹马每天吃9千克草,问:每头牛每天吃多少千克草?
以文字和数定列式计划(本题中每头牛每天吃草数未知)——回到已知以数表示文字(已知找32头牛每天吃草数)——已知没有则公式转换(32头牛共吃草除以30再除以32)回到已知以数表示文字(32040-马共吃草数)除以30再除以32),马共吃草通过公式转换天数X头数X马每天吃的草。如此反复导引下步入探索,学生们用类比得出其他解法。模型思想的构建清晰地理解题意,课堂变得有型了。
作为数学教师,数学核心素养的探讨不能停留在思辨层面,也不能止于对几个核心的阐述,因为数学是人为的,数学终究又是为人的。数学核心素养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修养,才能落地生根。我们既要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底蕴,更要有为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而教的教育情怀与境界。培养学生素养,引用通途老师的话:“数式学习重过程,数式体验有生命;数式要融意和情,建模靠式来运行思想融在模型中,切记不要急于求成;学习伴情真发生,素养逐步会形成。我也会慢慢成长起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突破教学的“核心难题”,需要教师突破专业成长的“核心难题”,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数学从驭人之术走向成人之美,成为一个新时代有素养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