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举行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为探索“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实效,提升学生助人智慧与公民素养,3月14日,牛塘中心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专题教研活动。蒋晓娜老师执教《善于帮助别人》一课,以情境化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助人之道”,我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课堂伊始,蒋老师以“忘带课本”的真实情境导入,学生主动借书的暖心举动引发全场共鸣。通过“假如没有帮助会怎样”的思辨,学生深刻体会“小善举化解大难题”的社会价值;分享亲身助人经历,感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角色采访中,学生坦言“帮助他人时,自己也会收获幸福”,情感共鸣自然生成。
针对“帮助被拒”的社会现象,蒋老师创设“时光穿梭机”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比“粗鲁相助”与“礼貌相助”的差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领悟“善意需用礼貌包装”的真谛,总结出“热情友善、平等有礼”的助人准则。
聚焦“志愿者7次为老人洗脚”的争议新闻,学生剖析“过度帮助”背后的尊严缺失问题;通过“慰问老奶奶”角色扮演,实践“观察—倾听—行动”的助人策略。在“方明退学”案例中,学生对比“公开募捐”与“勤工助学”的差异,体悟班主任“化援助为成长机会”的智慧,理解“尊重隐私、维护自尊”的深层价值。
课堂尾声,学生化身“慧帮小雷锋”,运用课堂所学的“五心原则”,即热情真诚、平等有礼、了解需求、尊重隐私、照顾自尊,为“王羲之助卖扇”“郑州大学隐形资助”等案例设计助人方案。通过小组合作与展演,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智慧,实现“知行合一”。课后,学生将开展“五心助人”实践任务,让善意在真实生活中生根。
课后研讨中,教师高度评价课堂“以真问题驱动真成长”的设计理念,认为活动环环相扣,将“帮助”从道德规训升华为素养生长。本次活动以“助人”为切入点,构建了“情境浸润—思辨生成—实践内化”的育人闭环,为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鲜活范例。牛小将持续深化“生活化德育”研究,让课堂成为滋养善意的土壤,培育有温度、有智慧的现代公民。
(武进区牛塘小学供稿 撰稿:张晓 摄影:张晓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