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语文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思维型课堂的构建路径,3月25日下午,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基于问题驱动,敏化学生思维”为主题的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与专题讲座,呈现问题驱动与思维培养深度融合的实践范式,来自教研协作中一片的各校语文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研讨。
牛塘实验学校胡娜老师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胡老师依据低段学生认知特点,以“动物才艺比拼”为情境,通过“你发现儿歌中的小动物藏在哪里”“你最喜欢谁的才艺”等趣味问题串联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对比朗读等方式,感知形声字构字规律,体会儿歌的节奏美。课堂中,学生化身为“小侦探”,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想象与表达,思维火花不断迸发。
牛塘中心小学陈露微老师执教五年级的《跳水》。陈老师以帆船示意图导入生字教学,通过视觉符号构建认知图式。梳理情节时,引导学生提炼小标题并探析因果关系,领悟托尔斯泰严密的叙事逻辑。深度研读创设沉浸情境:聚焦“哭笑不得”等关键词,运用角色置换法,从猴子行为、水手反应、儿童心理三维度还原思维轨迹。分析人物心理时,学生选取“气红脸”等关键词,结合人物年龄特征填补思维空白。课后安排视角转换的转述任务,借助结构化支架实现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双向提升。
牛塘中心小学桂雪平老师执教六年级的《那个星期天》。课堂以“记忆中的星期天”为话题导入,引导学生绘制“心情图谱”,梳理男孩从期待到失落的情绪变化。聚焦文本细节,带领学生捕捉短句中的急切、无引号对话里的焦灼、反常行为下的孤独。通过解析“媚”字结构,巧妙融合生字教学与情感体验;通过补白心理活动、仿写“等待”片段等任务,实践“融情于事”的表达策略。整堂课以情感逻辑为线,在文本细读与生活勾连中,培育学生隐性情感体悟与写作迁移能力,实现文学审美与语言运用的共生共长。
课例展示后,牛塘中心小学张辉老师作《问题驱动感受性阅读,敏化学生思维》专题讲座。张老师从语文核心素养切入,指出当前问题驱动教学存在“碎片化”“浅表化”困境,强调以“真问题”撬动深度阅读,推动思维从“被动应答”转向“主动生长”。他提出四大实践路径:一、于情境问题中,激活文本感受;二、于关联问题中,构建知识网络;三、于预测问题中,加强探究动力;四、于开放问题中,敏化批判思维。讲座结合鲜活案例,生动阐释如何以问题为支点,引导学生穿透文本表象,实现“语言体悟”与“思维进阶”的双向奔赴。
本次研讨通过课例示范与理论引领,深度诠释“问题驱动”在思维课堂中的实践价值。与会教师表示将重新审视问题设计,从“知识传递”转向“思维赋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沃土。牛塘中心小学将持续聚焦“思维型课堂”研究,推动语文教学向更深处漫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武进区牛塘小学供稿 撰稿:张晓 摄影:卢茜 审核:黄曙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