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举行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为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品质,3月14日上午,我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教师聆听了周静怡老师执教的《弘扬优秀家风》一课,并围绕这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进行了研讨。
周静怡老师执教了五年级《弘扬优秀家风》一课,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并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课堂上,周静怡老师以“聊家风”为切入点,通过游戏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家的含义以及让家庭和谐、兴旺的秘诀。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谈到家风究竟是什么时,周老师通过展示一家人吃饭的照片,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家庭中的规矩和习惯,从而引出家风的概念。
随后,周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寻家风”环节。通过问答、观看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学生们了解到了许多著名的家风故事。从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所体现的勤俭节约,到安徽桐城六尺巷张英家训中的礼让精神;从钱氏家族的勤奋与人才辈出,到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这些优秀的家风故事让学生们深受启发。
在“晒家风”环节,学生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家庭中的家风故事。他们有的讲述了父母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的典范,有的分享了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通过分享,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风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作用。
最后,周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悟家风”的思考。她通过展示三封家信,引导学生们体会到舍己为国、舍己为家的家国情怀。同时,她还结合阅读角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优秀家风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影响。
课后,大家对周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肯定了周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家风的影响时,可以更加具体和个性化,落脚到学生个人成长,以小见大,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家风的意义。课堂也可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张云波老师更是提出,老师应该心中有标,眼中有生,老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要将学生偏离主题的回答,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道德与法治课这道大菜很有味道,大家一起慢慢品,不断精进,让这道菜更有滋有味。
撰写:徐天寅 摄影:蒋晓娜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