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欣赏】“斜正相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技术目标:学会“智、仁、勇”三个字的书写方法,掌握斜正相依的结构布势规律。
2. 艺术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欧体楷书的结构之美,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文化目标:通过诵经典写书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掌握“智、仁、勇”三个字的结构特征及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欧体楷书斜正相依的结构规律。
教学方法:
经典诵读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师:课前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书法大会》,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学生观看视频。
师:视频介绍了什么?
生:《九成宫醴泉铭》。
师:是的,《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其字结构严谨,刚劲清秀,气象庄严,被称为“楷书极则”。欧体里藏着许多奥秘,我们一起去探索。
二、诵读经典,导入“斜正相依”
(一)齐诵经典,引出例字
师生齐诵“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师:老师把这句话从《九成宫醴泉铭》中集字出来(图1)。你们还认识吗?
图1
师:请再读一遍!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胆猜一猜。
师: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有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仁爱之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没有什么惧怕的。古人认为智慧、仁爱、勇敢是君子的三种品德。书品如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书写“智、仁、勇”三个字。
(二)分析例字,揭示课题
师:“书圣”王羲之说,意在笔先,然后作字。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三个字的结构。
师:分析之前,谁能找一找它们分别对应的几何图形?
出示三个字以及三个组合图形(图2),学生找出对应关系。

图2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对应几何图形观察,这些字的部件都是平正的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倾斜。
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欧体中不同部件的关系——斜正相依。
师:怎么理解斜正相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微课。
师:斜正相依中的斜正指的是什么?
生:倾斜、平正。
三、图形结合,感受“斜正相依”
师:倾斜和平正虽然是一对反义词,但在汉字的结构中体现出了大智慧,部件之间可以相互依存,达到灵动的效果。要想学会斜正相依的结构规律,就要先学会笔画之间的正斜关系。出示三组笔画(图3)。
图3
师:谁来说一说这三组笔画的斜正关系?学生说出三组笔画之间的斜正关系。
师:由此可见,笔画之间也有斜正相依。学生练习三组笔画一次,教师提醒注意斜正相依的关系。
四、直奔重点,探究“斜正相依”
师:不短不长为端美也,亦正亦斜方能平衡。接下来我们以“智”字为例,学习部件之间的斜正关系。
(一)学“智”字
1. 了解起源播放一段微课,介绍“智”字的演变。
2.分析结构师:“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怎样才能写好“智”字呢?请小组内交流完成图4。
图4
生1:“智”字上下两部分呈上宽下窄的体势。
生2:“智”字的结构布势是左上部分倾斜,其余部分平正。
生3:“矢”字第二横向左倾斜,“口”字上开下合,呈倒梯形。“日”字左竖比右竖短,三个横画间距相等。
师: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分析了“智”的字形特点,老师也总结出了书写口诀,大家一起读。
生:“矢”字倾斜横伸展,“口”字内收形较扁,“日”字间距要均衡,斜正相依灵动显。
3.尝试临写
师: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大家动手写一写“智”字。
4. 作业点评抽生点评,其他学生也拿出摹字卡比对,用红笔勾出写得不好的地方。
5. 教师示范
师:找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在书写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请看老师示范。
6. 学生复临
师:书法的学习并非朝夕之功,需勤加练习,请大家精准复临一次。
7.作业再评学生根据“智”字评价标准进行评星(图5),并说明原因。
图5
(二)学“仁、勇”字
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智”字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斜正相依的结构布势。同学们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仁、勇”二字吗?
生:能。
师:老师相信你们,笔笔认真写,功到自然成。学生临写“仁、勇”二字,教师巡视。
学生写完后借助摹字卡比对,再精准临摹一次。
教师投屏展示,作业点评。
五、文创结合,深化“斜正相依”
师: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接下来让我们做智者、仁者、勇者,用手中的笔墨传承中华文化,静下心来写一写这三个字。
学生用米字格纸写“智、仁、勇”三个字,贴在方块上,并粘贴到展板,组成活字印刷板(图6)。
图6
六、强调审美,升华“斜正相依”
师:我们今天展示的方块有斜有正,也是“斜正相依”,这斜正相依的张贴,呈现出了一幅灵动、活跃、充满生机的画面,生活中这种灵动活跃之美就此诞生。
师:古时飞鸽传书,而今传讯飞速,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那些千年的文化不应被遗忘,那些经典的语录也应该被传诵,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再次诵读。
生: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师: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智慧、仁爱、勇敢的三德少年!
点评人:
“斜正相依”是人美版六年级书法下册练习指导(实验)用书第二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教学过程融入了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将诵经典和写书法融合,全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争做智慧、仁爱、勇敢的三德好少年,全面贯彻落实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一、明确目标,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中立足《纲要》精神,仔细研读教材,针对学情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整堂课注重技法、文化、审美、德育目标相融合。开课以读经典、学书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育德;通过书写“智、仁、勇”让学生掌握欧体斜正相依的结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通过学生合力完成文创方块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活字印刷术的形式呈现作品,让学生感受斜正相依带来的灵动之美,培养审美能力;最后以诵读结课,再次对学生进行课程育德。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本堂课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部件之间斜正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笔画之间的斜正关系。学生通过练习具有斜正关系的笔画,突破本课难点,为后面临写“智、仁、勇”打下基础。由简到繁,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三、学思并重,举一反三课堂上,学生不是直接照着字帖临写,而是先读帖。学生先观察思考“智”的结构、笔画之间的关系,再交流分享,然后按照书写口诀尝试临写,之后用摹字卡比对,再临写。按照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形成“观察—思考—临写—比对—复临”的思维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书法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用学习“智”的方法继续学习“仁、勇”,掌握斜正相依的结构布势规律。
四、学科融合,课程育能教师有效地将书法和数学、信息技术融合,让平淡无奇的书法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将汉字与数学的几何图形结合,让学生形成画面感,有利于学生对斜正相依关系的理解。搜集丰富的教学视频,精心制作微课,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更加浓厚,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投屏功能,展示学生的作业,生生互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通过教师范写,一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征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