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组>>文章内容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8日     点击次数:      作者:蒋莹滢     来源: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现的关键词之一。毫米和分米是在米和厘米标准单位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为此,毫米和分米两个新长度单位的学习,需要纳入整个长度单位体系,建立新旧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完成相关长度单位体系的梳理。相应地,毫米和分米量感的形成,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旧知经验激活、新情境迁移、学习方法进阶的过程。

、真实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希望能从学生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点,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有效突破。那么7毫米和7分米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看来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利用前测判断学情,并作为教学时进一步讨论的素材。辨析素材来源于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的思考结果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二、差异共享,习得探究方法

经验积累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认知起点不同,而这正好为他们在差异中共享认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不具备经验的探究起步阶段,教师可适当给子思路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习得探究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将有差异、侧重点的信息互通有无,进一步完善所掌握的信息和思路。本课中我引导学生在多元材料包中先后寻找并感知 1毫米、几毫米,最终挖掘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前后关联,逐层铺开,从具体到抽象,得出结论的同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三、迁移运用,内化方法策略

练习关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首先要让学生的心里有这些长度单位,锻炼能用手势表示一些长度是一个重要方法,借助实际生活中一庹、一步、一掌、一指等测量手段也是一种方法。在选择合适单位时基本有两个方法,一是比较法,排除两了个明确不合适的,中间的比较合适的自然正确。二是借助生活实际想象,例如黑板长4米,既可以做排除,也可想4个小朋友一庹的距离较为合适。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学习价值:一是强化探究经验的积累。度量知识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经验的积累经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类似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在其他板块知识中迁移转化,构成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的良性循环。二是注重探究方法的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能够通过习得的探究方法去探索更多更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