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历程,一个个他与学生的故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爱心和使命。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会孩子爱人与被爱。给孩子充足的爱,孩子就会学会爱,就会回馈你以爱,爱自己、爱父母家人、爱朋友爱社会。所以,爱学生,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前提,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包括
后进生在“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这节内容中,李老师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对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思想进行阐述,他提到以下几个理念:一是“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对于“后进学生”,其教育方法需要更加科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外,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需要更加个性化,不能仅仅以分数来评判他们的表现。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育质量。同时,科学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其次是对“后进学生”的产生在家庭、学校及个人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与大家分享了“后进学生”教育比较有效的10个方法,对一线教师的指导性很强。
其实读完李老师与学生万同的故事后,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钦佩的,同时,我也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虽然我不是一个冷漠的老师,但我会不厌其烦的去寻根究底他到底怎么会变得这么糟糕吗?我会想办法去唤醒他心灵吗?还是容忍他的反复吗?我做不到,但李老师他做到了,他的出现,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印证了一句话“教师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呵护着幼小的心灵,引领祖国的未来不断茁壮成长。”所以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用爱心温暖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万同刚开始与李老师是保持着距离的,后来李老师家访、送被打伤的万同回家、一次次的纪律违反等等,李老师对万同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让万同理解和接受班主任,赢得了教育的信任。
2.给学生包容之心,陪学生一起成长。万同可以说是属于那种屡教不改的学生,每一次的犯错,每每李老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思考策略对其进行教育。当万同被校长逮个正着时,李老师及时协调 ,给孩子赢得改过的机会。
3.抓住教育良机,用事教人。李老师会找到平衡点才进行交流,给他帮助。万同又犯错了,李老师不急于对他进行批评,而是找准时机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得以学生思想认同后再提出要求,达到教育的目的。
4.利用班集体力量,给与温暖。万同在同学们的眼里就是属于纪律散漫的一份子,有一次摔伤不能参加看话剧活动,这时候李老师筹划“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万同备受感动,懂得了集体温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