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打麦号子》。
3、了解“号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能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打麦号子》。
教学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简介民歌的分类
民歌可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3、谈谈对“号子”的理解
4、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让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声,当这种呐喊声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听一听,想一想:
歌曲通过哪些手段表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形象?
速度如何变化?
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
2、分析歌谱
3、学唱旋律部分
4、一领众和的形式学唱歌曲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思考:歌曲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5、处理歌曲
a、下滑音(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b、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四、表演
1、学一学打连枷的动作
尝试与同伴合作表现连枷此起彼伏的效果。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2、进行歌表演:打麦号子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