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章老师送了一句名言给同学们:“对于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一再地转化它,直到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为止。”本节课章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对比交流”这一过程,在掌握具体转化方法的同时积累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在交流中明晰策略。
1、在情境中感受转化。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这个理念,章老师特地设计了“曹冲称象”这一有效情境,并提出:“曹冲是直接称大象的吗?曹冲是怎样做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直指转化本质,让学生感受到转化这一策略。
2、在合作中践行方法。
赞可夫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与感受的一切,都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的是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于是在新情境比较两个图形大小中,章老师直接放手开启活动,让学生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选取作品展示时有意识地先选取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一数的复杂性与不精确性,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转化的简单和精确性。最后不仅展示了不同的转化方式,也紧扣转化本质:“在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要这样转化?他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一步步深入,策略在体验中一步步形成。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方法、经验无不让我们感受到章老师平时教学基本功的扎实,和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到位指导和引领。
二、在回忆中感悟策略。
问题仅仅是策略教学的载体,解决问题绝非策略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感悟策略的好处,继而形成策略意识才是策略教学的重点所在。学生从求图形的面积时的转化,到计算中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经验,逐步升华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在应用中巩固策略。
学生面对静态的图片单凭想象很难描述具体的转化过程,很多学生也只是有朦胧的直觉,有前面新知的铺路,学生的想象就有了“抓手”。在这一环节章老师设计了各种图形转化,比如十六分之十的问题,以及小路错误与正确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转化策略。并且在最后章老师还通过五种不同类型的转化问题中,让学生找不同,了解等长变换与等积变换的知识点,感受到了转化策略的美妙。
今天,聆听了章老师这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我受益匪浅。章老师在这节课中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重视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