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这些经验将为以后的直角坐标系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描述一个名为小军的位置,激活他们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互相交流的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数对”这个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注意以下几点:
1、找到新旧知识连接点。我先让学生看一个情境图,根据小军的位置描述,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 识的共性。我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四组第三个和小军坐在第三排第四个的`描述,分别从左边、右边、前边和后面的角度来观察并确定小军的位置。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并不够准确,需要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我利用小游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班级的第几列,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列和行的理解。
2、找到简便的记录方法。我要求学生记录几个同学的位置,但他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来确认位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简便的方法,再将方法写在黑板上。最后,我介绍了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以及如何读取数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于位置和数对概念的理解。
3、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首先,根据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我设置了游戏、描述位置和猜测朋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对行、列和数对意义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接着,我设计了一款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数对,并明确获得确定具体位置所需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接下来,我设定了一个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修改一张尺寸为(6,6)的卡片,以此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