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曲线运球》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与方法,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从整堂课来看,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主要是根据兴趣来定的,对于他们喜欢的课程他们会乐于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将游戏贯穿整堂课,通过设计多样的游戏,有目的地使学生十分有兴趣地地参与游戏练习并在练习中掌握运球的动作技术。学生还在游戏中通过互相指导、帮助,培养了合作、探究、团结、竞争的精神,既做到了以玩促学、以趣带学,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的体验到了体育的兴趣,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注重即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时性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学中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能及时鼓励表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教师的语言鼓励,教师的大拇指奖励,教师的掌声奖励,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荣誉感。比如,有位学生在一次运球练习中表现不错,我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而另外一位学生在曲线运球时,有几次都没有做好。我就对他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都十分有效。
三、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本课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然,通过本课,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男女生在身体形态与体能上的差别,造成学习进度不一样。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害羞,学习篮球运球技术动作,由于上肢与手段力气不足,学生练习时往往出现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动摇稳固性差,特殊是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现篮球脱手到处滚的现象。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男、女生爱好和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其次,体育教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语气语调的变化,都需要教师平时教学的积累和平时文化学习的积淀。本课感觉自己在语调语气语言方面还需要加强,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本节课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我将会通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