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滚得远》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是课堂实施的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物体滚得远近与斜面的角度有关”这个实验假设,然后用实验法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提出是源自生活,比较自然直观,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由于结合了生活实际,使本节数学富有现实性和生活化,从而实现了数学成为大众化的数学的目的。
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内容是让圆柱物体在长度相同、角度不同的斜坡上滚动,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数据,探索斜坡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整个活动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实验为手段,合作为形式,做到手、脑、口并动,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学生在几次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经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反思问题的提出、实验的展开、结论的获得,建立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相互协作的合作平台,架构一种和谐的生命 课堂。这是一堂数学活动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规 律。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的理念。
但在这样的活动课中,学生的纪律不太好。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纪律自控能力,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认真、严肃而又活泼的完成学习任务,当是今后活动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