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深耕新课堂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33次活动
教研花开,深耕课堂。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水平,引领广大教师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1月9日下午,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于武进区实验小学举行第33次活动。全体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展示
武进区实验小学吴玉婷老师执教六年级《我们受特殊保护》,通过案例激发问题情境,以大问题为线索,利用黄晓东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将教学内容串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法治思维,让法治思想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
刘海粟小学沈晶老师执教二年级《小水滴的诉说》,以小水滴的经历为线索,通过链接生活经验、现场展示实验、画格子体验水资源比例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水资源的作用、水资源稀少和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积极争当“节水卫水小卫士”。
主题讲座
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吴珊作讲座《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吴老师分析了当下法治教育表面化、程序化、浅层化的现象,提出以“辩”促思,构建法治观念;以问促学,唤醒法治思维;以“案”促践,触发儿童法治权益具身化等法治教育教学的策略,培育学生法治素养。
学员感悟
观课后,工作室老师进行头脑风暴,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王静老师:
吴老师的课堂引发我对学习单设计的几点思考:1.符合学情。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理性思维,至关重要。因而学习单的设计需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引发学生思考。适当前置。高年段的课堂容量较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课堂时间,一些现象的调查或是资料的阅读,可设计为前置作业,提高课堂效率。3.逻辑建构。学习单的设计同样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规律,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思辨的阶梯。
吴明红老师:
今天聆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有所感悟:1.结构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迁移。两位老师都采用了设置大情境,用前后联系式的板块推进教学流程,设计有巧妙之处,当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立足教材又不唯教材。2.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构建理想课堂。课堂中的启发式评价、适机的追问、对学生的理答紧扣教学目标,落实教材中的正文。3.思辨式思维化解教学中某些单一偏颇。有些不全面的认知,可以通过思辨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王芳老师:
沈老师的课设计巧妙、层次清晰,密切联系生活,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赏视频、听录音、图格子、说感受等形式引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情感共鸣。
1.有序。沈老师先播放水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小水滴的拟人化自我介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从认识水、发现水的价值、合理使用水资源到树立节水意识,再到争当节水小卫士等多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们逐步感知水资源的珍贵。
2.有生。生指的是生活。沈老师的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她深谙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身边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鼓励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学会珍惜每一滴水。
3.有效。沈老师精心设计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节水妙招,还倡导将这些节水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赋予学生实践行动的机会,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珍贵,并明白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一环节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了教学效果。
专家引领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云波老师作总结发言,为老师们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专业指导。她指出课堂教学应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回应教材内容;抓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创意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恰当的教学问题和学生活动。
思维碰撞出火花,教研迸射出精华。我们将继续聚力前行,相信在持之以恒的共研共修中,老师们将会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稿:吴玉婷 摄影:王静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