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命教育,培养时代新人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30次活动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3年10月17日下午,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在牛塘中心小学举行了第30次活动。本次活动以“生命教育”为主题,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王继伟校长和新疆王冬萍教研员莅临指导,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及兄弟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教学
牛塘中心小学蒋晓娜老师执教了《生命最可贵》。她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育都充满了爱。蒋老师运用“了解生命的成长”、“体验孕育的艰辛”、“体会养育的疼爱”三个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明确生命最可贵。
星河实验小学庄旻洁老师执教了《健康看电视》。庄老师通过引入麦兜这一角色,先以“宝盒猜猜”的活动展开,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名称,再以“宝盒寻宝”活动,让学生了解电视的作用,通过“宝盒风波”引出电视可能带来的危害,最后以“金点子发布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探寻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健康看电视。
专题讲座
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倩老师给大家带来讲座《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以“我们好好玩”单元为例》,李老师从“教:确定单元整体教学驱动目标、学:搭建单元整体教学支架、评:创新单元整体成果展评”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让在场的老师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以项目化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头脑风暴
随后,在张云波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老师们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两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点评,他们从教学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评价、实践作业等角度深入研究与探讨。
朱金花:
今天两节课的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都依据了德法学科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一是能结合教材内容、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联系,基于学情特点设计任务作业。二是作业设计连接生活场景,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趣味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三是能围绕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让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保障。建议课后作业的设计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评价,真正把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去,让学生有所习得。
曾美婷:
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灵魂的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蒋老师带来的《生命最宝贵》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情感基础和意义建构的一课,蒋老师从生命历程教育入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不可舍弃。从“孕育不易”“养育不易”“珍爱生命”三个方面去呈现生命的来之不易,又以暗线“爱和期待”串联每个部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也是因为家人对于生命的守护和幸福,所以我们更要格外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课堂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更能提高自我保护、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吴玉婷:
两位老师执教的生命健康教育课,设计环环相扣的活动。蒋老师从了解生命成长、体验孕育艰辛、体会养育疼爱,设计了快速观看孕期全过程、体验背书包、采访询问孕期情况,充分感受母亲不易,从而感受生命的珍贵。庄老师经过调查后,通过猜电视节目并推荐节目、金点子发布会等从看电视的内容和形式上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及时引导。两位老师都能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健康,认识到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落地。
专家引领
最后,由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王继伟教研员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王校长首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精心设计和评课老师的砥志研思,表扬了本场讲座的扎实和有效。接着从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资源的挖掘、课堂教学的结构性等方面鼓励老师们认真研读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打造出更为由生命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工作室成员们将继续从研讨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在课堂探索,一路汲取,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
撰稿:王芳 摄影:王静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