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个小红花中队,今天二(6)中队队员成为了学校“小红花中队”的一员,鲜艳的红领巾映照着兴奋的脸庞,队员们摸着崭新的队旗,好奇地问:“为什么我们的中队叫小红花中队?”
“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希望队员们每天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
“才不是呢,希望我们的笑脸像小红花一样漂亮。”
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小红花可不是一朵普通的小红花,它跟一个小英雄——韩余娟紧密联系着。
一、“小”红花 小英雄
谁是韩余娟?
我们从一份旧报纸开始说起,(学生读报照片)这是1984年5月21日的新华日报,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英雄少年韩余娟”,她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她和小红花又有什么联系?
带着疑惑,队员们来到了坐落在余娟实验学校的韩余娟纪念馆。二、“红”领巾 红榜样
(一)走进余娟学校
在纪念馆中,我们了解了一段往事。韩余娟的父亲韩庆福在1947年南麻战役中,英勇负伤,右手被炸掉,左手腕也被打穿,被授予二等荣誉军人称号。全国解放后,韩庆福拒绝上级照顾,主动要求回乡务农。有人说他是个傻子,他却说:“俺有困难,国家难处更大,都向国家伸手怎么行?做人不能只想自己,多想想别人。”父亲的话给韩余娟心中种下一颗乐于助人的种子。而她也成长为了
1. 家长眼里的好孩子(母亲的叙述)
2. 乡亲眼里的好儿童(邻居医生的叙述)
3. 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榜样(同学叙述)
4. 舍己救人的小英雄。(事迹介绍)
“英雄少年”、“舍己为人小英雄”这是她最光荣的称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说“向少年英雄韩余娟学习”,国防部长张爱萍说“韩余娟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小红花”,这些是对韩余娟最大的褒奖。
“做党的一朵小红花”这是韩余娟短暂一生最美好的愿望。队员们也决心向韩余娟学习。
(同学说:韩余娟是队员们学习的好榜样,她那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时刻鼓励队员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走进余娟英雄墓园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余娟英雄墓,为小余娟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红花。
而宁静的韩余娟墓园,还有一位头戴毡帽、两鬓斑白的老人。他是“江苏好人”吴良自,至今坚守余娟英雄墓已经37年了。1983年韩余娟因救人遭遇不幸,吴良自第一个跑到仓库将韩余娟救起。余娟牺牲后,吴良自的脑海里常常浮现余娟清澈的眼神、乐于助人的事迹。1984年,为了纪念韩余娟,当地政府在她牺牲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墓园,听闻这个消息,吴良自主动找到村干部,义务守墓,这一守就是37年。
(采访视频:为什么守墓?)
擦好石碑,扫好陵墓,守护好每一棵松柏,几十年如一日,为每一位来客讲述余娟事迹,宣扬余娟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花”有声 花永生
“我老了”,如今吴爷爷已经82岁了,他的心愿就是在他做不动的那一天能有人替他守护这位小英雄。我们的队员被吴爷爷的行为感动,自发成立了小红花守墓小分队,每个月都去祭拜小英雄,帮助吴爷爷一起擦墓碑、扫落叶,清理墓园。每当这个时候吴爷爷就坐在台阶上微笑着,看着孩子们。
英雄的事迹不会磨灭,韩余娟的精神永远流传。队员们真正理解了那朵小红花的含义,那不仅仅是一份无声的荣誉,更是余娟精神的传承。从今天起,送你一朵小红花。
播放视频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
歌词改编:小红花中队辅导员
演唱者:小红花中队队员刘禹含
送你一朵小红花,红色基因代代传。
四、活动拓展
1.把韩余娟的英雄事迹、吴良自爷爷的故事整理好,做成公众号进行推送。
2.寻访英雄模范人物的活动要长期开展,可以把英雄精神宣扬给各个年级的队员。
3.结合成长实际,学习党史,引导队员学习英雄模范人物。
五、活动反思
1.“小”红花,小英雄。开展传承教育,挖掘大精神。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队员缩小距离感,产生亲切感。
2.“红”领巾,红榜样。寻访红色资源,感受榜样精神。让队员们走进榜样,亲自观看、亲自采访,并启发他们展开讨论和思考。
3.“花”有声,花永生。以知导行,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学习韩余娟去理解英雄的精神,学习她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用实践行动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