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弘牛教育”引领下传承红色基因的策略研究>>研究资源>>文章内容
 
优秀案例 | 浸润红色基因 培育领巾情怀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1日     点击次数:      作者:李颖     来源:原创

一、问题发现和思考

开学第一周,我刚走进校门,门房大爷便拿着几条脏兮兮的红领巾迎上来:“郭老师,您瞧,这帮孩子,又把红领巾弄丢了,这是我昨天晚上巡逻时在校园里捡到的。这不,早上进校门要检查红领巾佩戴,我看他们怎么办!”

“他们呀,肯定买了新的了,现在的孩子,真是马大哈,自己的东西都管不好。”一旁的值日老师说道。我一边点头接过红领巾,感谢门房大爷,一边对值日老师的话若有所思:这真的仅仅是孩子自我管理上的问题吗?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面对一次次的红领巾遗失事件,我不禁反思起问题的根源:如果,这是一条孩子们珍爱的“红领巾”,它们还会不会被遗失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而不被主人知晓吗?想起自己每每戴好红领巾,拿下来时总是将其叠得整整齐齐,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我不禁想起我的“领巾情怀”。是呀,只有拥有“领巾情怀”的人,才会从心底深处珍爱这条“红领巾”,又怎会让它脏兮兮地遗落某处呢?遗失的红领巾折射出的是少先队员组织意识和组织荣誉感的缺失呀!

那么,如何帮助队员形成“领巾情怀”,从内心深处爱上少先队、爱上红领巾,从而在行动上珍爱胸前的红领巾?如何通过活动提升队员的组织意识和组织光荣感?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下的红色组织,那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开展红色教育,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带领学校大队部尝试将“红色基因”传承有意识地渗透到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广大少年儿童浸润红色基因,从小爱少先队,长大爱党、爱祖国。

二、活动组织与过程

(一)一场少先队队史影片,了解少先队的起源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怎样让少先队员明确角色,珍爱领巾?我想,说教的方式已不能引起新时代少先队员们的共鸣,那么电影是不是更能深入队员们的内心呢?于是,从一场电影开始的教育启动了,电影徐徐播放,将少先队队史慢慢道来,也潜移默化地将这份“骄傲”植根于队员们的内心。通过队史影片的观看,队员们了解了少先队的起源,了解了少先队“先锋”的含义,了解了红领巾背后的故事。当他们再看胸前的红领巾时,一份光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由此,队员们自主探讨,在“红领巾,我想对您说……”的交流活动中,他们畅所欲言,萌发了去探寻奉贤革命志士故事的想法。

(二)一次历史寻访,寻找少先队的红色记忆

奉贤,千年文脉传承,贤韵悠远绵长,在奉贤这片热土上,曾经的爱国志士们为了家乡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这为红色基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贤文化”资源。队员们分成几个小队,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近开启了家乡红色历史探寻的脚步。第一站,来到位于奉贤区曙光中学的李主一烈士碑前,聆听李主一当年的革命故事,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革命烈士为了实现理想信念的那种大无畏精神;第二站,来到位于奉城第一小学的奉贤中共县委旧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第三站,来到奉贤博物馆寻找沈志昂留下的家书……队员们用足迹去寻访家乡的红色历史,在革命志士的身上寻找少先队的光荣记忆,感受着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真正内涵。红色寻访后,队员们还将革命志士沈志昂的故事搬到了舞台上,在亲身演绎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更深,对少先队组织的自豪感更强了。

(三)一次知识竞赛和干部选拔,传承少先队的先锋精神

在寻访和故事演绎的基础上,看着队员们对红领巾、对党的感情愈加深厚,我们引导大队委提出少先队知识的学习和竞赛的倡议,得到了各中队队员们的广泛支持。队员们纷纷以小队为单位,认真学习少先队知识。此时,正值学校改选“队干部”之际,一场队知识竞赛成了大队部队干部选拔和教育的重要契机。队员们进一步明确了要传承队的先锋精神,首先要了解“队知识”,而在“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队员们也从字里行间中进一步领悟了少先队的精神。

(四)一次队风队纪展示,形成少先队的组织意识

在全面改选大、中、小队干部后,大队部又趁热打铁,以队干部为骨干力量,开展了一次队风队纪的全面整治,“谁的队礼最标准”、“谁的领巾最干净”、“谁的队歌最嘹亮”……在队风队纪的展示中,队员们为了中队的荣誉铆足了劲儿,也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少先队组织意识。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他们为自己敬一个标准的队礼而自豪,为自己能迅速准确地戴好红领巾而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自豪。

(五)一次少先队志愿服务,展现队的领巾风采

这一天,大队委员小郁找到我,她说:“郭老师,我觉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走进社区去帮助、服务更多的人,让红领巾飘扬进社区。”我说:“好呀!”于是,我们的红领巾志愿服务在大队部的号召下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各中队以小队的形式开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行动,红领巾的风采在实践服务中再次得以体现。戴着红领巾去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队员们的光荣感日渐提升。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上述活动中,我们整合“贤文化”教育资源,让队员们开展红色寻访,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革命英雄,领会先辈们的红色精神,还组织队员们戴着红领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领巾添光彩,让他们对“红领巾”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队员了解少先队的历史,传承少先队的精神,形成少先队的组织意识,获得少先队的光荣感。

通过队员们的实践体验,我们认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关键还是要注重童趣激励、情感激发、思维激活,在反思和纠错中,强化“领巾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自主探究,童趣激励,还队员主体权利

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是少先队员,因此,活动的设计要还队员自由,辅导员的作用是“辅”与“导”。当二年级入队时的新鲜感、兴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褪去,队员们戴红领巾的原因由最初的“光荣”,变为大队部要“检查”。要转变队员们被动应付的观念,让他们真正以红领巾为荣,就要引导他们自我探寻红领巾背后的故事,而不是辅导员简单的告知。

本次少先队活动,从队员们喜爱的电影开始,让队员们通过观看少先队队史电影,引发感触和思考,引起他们探寻红色历史的兴趣。接着,活动以小队实践的形式给予队员们充分的主动权,在寻访探究的过程中,自主找寻值得他们骄傲的红色历史。通过“红领巾,我想对您说”队会,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悟,在不断反思和自我纠错中,真正理解红领巾的内涵。最终,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去诠释这份红领巾的光荣感。整个活动过程,辅导员充分发挥少先队小干部组织的作用,让队员们在队干部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从内心深处荡漾起珍爱红领巾的涟漪,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红色浸润,情感激发,铸队员领巾情怀

少先队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红色组织,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此“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应该成为广大少先队员的精神内核。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小具备“领巾情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培养队员们的爱国情怀,少先队活动中始终浸润红色主题,就能激发队员红色情感,起到铸就队员领巾情怀的作用。

本次少先队活动始终以红色为主基调,队员们在探寻家乡的红色历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红色基因的熏陶,奉贤热土上革命志士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犹如红色血液在活动中慢慢渗透进队员们的身心。从了解到熟知,从熟知到深入探究,从深入探究到演绎红色故事,从演绎红色故事回到现实生活中,思考如何从自身行动出发,为红领巾增添光彩。整个活动从外形到内化,再由内化到外形,一步步的红色体验,充分激发了队员们的情感。

(三)思想碰撞,激活思维,增队员组织意识

“说百遍,不如做一遍。”的确,让队员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反思、纠错、行动,比辅导员老师告诉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强上百倍。从“老师要求红领巾要天天戴”到“我要戴着红领巾和队旗去志愿服务”,这其中经历了队员们无数次对于红领巾的思维碰撞。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思维碰撞,激活了队员们的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组织意识。

在本次少先队活动中,大队部通过队干部组织队员们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开展以“红领巾,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四次探讨活动,从队史电影到红色寻访到队知识学习到队风队纪展示再到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后的探讨,都迸发出不一样的思考和火花,在队员们的探讨中也看到了他们思想的升华和组织意识的增强。队员小翁是一个时常要提醒他戴红领巾的队员,在观看队史电影和红色寻访活动后,他说:“红领巾的背后有先辈们的故事,是来之不易的,我以前总是忘记戴红领巾,以后要天天带着它,爱护它。”在队知识学习和队风队纪展示活动后,他说:“红领巾是少先队的标志,我们带着它,要敬好每一个队礼,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实际行动为它增添光彩。”

让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拥有“领巾情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指引和浸润,让少先队员们真正从实际行动出发,从内心深处出发,做到“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任重而道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