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组>>文章内容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30日     点击次数:      作者:李佳宁     来源:原创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1、经历了从具体感知材料中抽象出数学特征的活动,形成了比较清楚的线段表象;开展了根据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活动,形成了比较牢固的线段表象。

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是‘感知—抽象—具体化’的过程。所谓‘感知’是对丰富的具体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实验等活动,逐步了解具体对象的特点。所谓‘抽象’是从若干具体对象上找到并概括出共同的本质特点的活动,抽象与概括的结果就是形成概念(或表象)。所谓‘具体化’指带着数学概念(表象)回到现实世界,对现实的某些事物或对象是不是属于概念(表象)做出判断,具体化使概念更加准确。。从感知到抽象是理解概念内涵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化是清楚概念外延的过程。而理解概念内涵与识别概念外延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

2、 教学过程有节奏,给了学生体会知识、内化认识的时间与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是重建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把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内化成个体思维反映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里,需要时间、需要活动,需要看看、做做、说说、想想等各种活动,逐渐使客观知识变成自己的认识。学生学习数学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路到底的,需要停顿、需要回顾,需要在交流中得到我和同学的肯定、赞赏、帮助、补充,稳定并巩固已有的初步认识。知不知学生的这些需要,能不能给学生这些机会,是教学观、学生观的表现。这些正是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支处。这节课的上半段,正是有了节奏,有了内化,有了回顾,有了反思才精彩。

3、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提供学生更大的创造和发展空间。

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如:(1)变式练习第一题判断完所有线段后,提问:“这些线段有什么不一样?”(2)画线段中问“你能找一样东西帮你画一条线段吗?”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进来,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原动力。

“开放性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画线段选用的工具,有人用尺、有人用书、有人用垫板……,正是这些方案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恰恰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得以实现,不同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互动性资源”,在互动过程中“直的边的东西可以画线段”这一方法渐渐明晰,使本课的互动积极有效。

但在下面两个环节中做得还不够。在学生折完线段后让学生比一比谁的线段长些、谁的线段短时,应把问题放下去,让学生边比边说,学生尝试画线段时,也应把问题放下去,边画边想:是怎么画的?

教材的练习题是精心设计、精心编排的。在练习题里有知识技能,还有思想方法与学习习惯。我们在关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应自觉注意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如:在四个点的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这个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地画。先选择一个点,依次和其它点分别画线段;再换一个点,和其它点依次画线段。要求做到‘已经画的不要重复’‘没有画的不要遗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