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了解京剧伴奏文场、武场并学唱歌曲《隆里格隆》,由于学生接触京剧,了解京剧的机会不多,我是这样来设计课堂的:首先欣赏京剧的武场伴奏乐器,通过聆听、观赏、感受,了解京剧的武场伴奏,并用人声来模仿锣鼓经,让学生感受武场伴奏的场面。加入演员出场的手势动作,生生合作“锣鼓声”“京剧演员”,让学生沉浸在京剧学习的氛围当中。接着,由武场过渡到文场,学习歌曲的曲谱,最后过渡到学习歌曲《隆里格隆》。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之后来演唱,为演唱做铺垫,事实告诉我,这样是对的!
在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和表演形式时,学生都很安静,眼睛充满了渴望知识的神采,使我的教学很轻松很自然,不自觉给学生讲了很多;在欣赏《卖水》唱段时,我先给他们讲解故事背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听唱,模仿,甚至把京剧的拖腔、亮相都运用上了,打消了我在上课之前怕他们听到京剧就哄堂大笑的顾虑。最后在学习《隆里格隆》这首歌曲时,学生能把京剧的味道加进歌曲,我觉得这点也难能可贵!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对结尾处两句的衔接还不够熟练,导致最后一句合的效果比较乱;学生对上行四度模进的音高把握不准确,在两个声部相距纯四度合唱时二声部的声音容易随着一声部的声音唱高;声音燥、不好听。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途径,不要把他当作是必修课,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传承民族的文化来普及,这样,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对民族的文化更深层次的延伸,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