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研究过程>>文章内容
 
践行核心素养 聚焦课堂增质——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26次活动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点击次数:      作者:张云波     来源:原创

践行核心素养  聚焦课堂增质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26次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水平,引领广大教师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25日下午,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开展了第26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法治教育专题)”展开研究。

课堂展示

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的曾美婷老师执教二下《我是一张纸》,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纸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纸张的来之不易。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层次感,从“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到“爱纸护纸”层层推进,激发了学生珍惜纸张,珍惜资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的顾卓筠老师执教了四下《遇到欺负怎么办》一课,她利用知心话信箱,创设了学生求助的真实情境,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懂得远离欺负,遇到欺负如何处理和求助,从而健康、安全的成长。课堂上,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活跃,真正的发挥了教师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精彩讲座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的王静老师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基于儿童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王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从道德与法治作业的“现状与问题”“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切入,围绕作业的“思辨性”“趣味性”“实践性”“融合性”等方面进行案例式阐述,给在座老师带来新的启发。

工作室老师还一起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张烨老师的讲座《教师行动研究的开展策略》,张老师从“行动研究的定义与特征”“行动研究的价值”导入,主张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的四个原则,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课堂互动模式的分析研究,指导老师们学会了观察课堂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家理论学习的水平。

总结发言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云波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她指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位老师在听评课过程中要围绕自己的研究点认真揣摩课堂教学细节,学会观察课堂、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一次活动,一思维火花的碰撞,让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大有收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儿童需求,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

学员感悟

沈晶:曾老师的《我是一张纸》一课,在课前设计了一份“一天使用纸的调查表”课前作业。这份作业里涉及了孩子写作业、上厕所等生活中使用纸的张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来自己一天总的使用量。这一统计表是孩子真实生活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很大的数量,让孩子感受用纸的多。但是 要想节约用纸,不仅仅是要多植树,更是要物尽其用,不浪费。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可以再度出示这张作业单,让学生回想一下,昨天使用的这些数量的纸张中,是否有浪费的现象,有几张纸是可以节省下来,不用去的。想一想,再填一填。作业单的二度使用,是对自己行为的回顾和反思过程。哪怕一天少用一张纸,都是节约行为的真正落实。到最后的课后作业节约用纸记录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这样,用一张表串起了课前行为,课中反思,课后的实践。

陆鹿:今天观摩了两节课,从课堂评价的角度,对于《我是一张纸》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有个思考,我们可以借评价形成活动闭环。在《我是一张纸》这堂课中有个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为纸代言”的活动。活动要求首先是组内分享,再是组内推荐。但是在交流环节,老师是直接请同学上来展示了,而没有对之前的分享与推荐进行反馈。这个环节可以这样处理,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按顺序交流分享,然后在整班交流时,或者组长推荐本组的一个产品,并说说推荐的理由,让活动要求落地,同时也达到了组内生生互评的目的。

蒋文丹:我从课后作业这个点说说两节课。《我是一张纸》的课后作业为“我是环保小卫士”——将自己节约用纸的情况记录下来,目的在于将本节课的习得付诸于行动,更加激发学生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即知行合一。而《遇到欺负怎么办》一课的课后作业是制作一张反对校园欺凌的宣传小报。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过这样的说法,知识不是靠老师上课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下,借力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样获得的知识不但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一课后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宣传小报,其实是换种方式动手构建知识网络,打牢基础知识,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撰稿:朱金花   摄影:王静    审核:张云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