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一堂概念型新课,内容是“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念有点抽象。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我有一些新的体会。
一、充分合理利用教材教材。
(1)调整教材:
本课开始首先从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动画人物,谈论选择哪条路线进城,引入线段,并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接着讲解两点间的距离。呈现夜景图片,引出射线的教学。把教材中的“试一试”提前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了旧知,线段的有关知识,还合理完成了两点间距离这一概念的教学,接着引出射线的认识,真是“一举多得”。
(2)改编教材
对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提供的两个例子:砌墙和终点线的确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课件中没有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出示了,晾衣绳的确定和做操排队成直线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感知表象,形成概念顺其自然。
为了给学生建立射线的表象,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幅画有几束光带的城市夜景图。通过这几束光带特点得分析,学生从内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线的一些具体表象,为马上学习射线的概念及特点铺设了一定的台阶。顺着对这几条光束特点的研究展开对射线特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射线的这样来画是有依据的。从这里可以说明:直观的感知与体验、表象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何等重要。它顺应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直观形象——本质属性——概念抽象“的特点。只有遵从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三、动手验证,加深理解。
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我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四、练习设计多样适量
本课中,设计了选一选、判断、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巩固的本课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助学生自我内化提升。
五、问题思考
1、关于射线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光线无限延生时,教师语言比较琐碎,可以更加精炼一些。
2、关于角的教学,过渡不太自然,知识链接课前备课没有很好把握设计。
3、解决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