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教学是动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表演无处不在。但这里所说的表演,并非指教师在公开课上预先设想好的,按部就班地表现一节课堂内容,教育真正的表演是有教育价值的,并且要将表演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校中,表演就是将以“课程”,“教材”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生命生长和发展。
当教师作为表演者时,需要我们充分挖掘表演的教育价值,并将其以强大的表演能力表现出来转化为一种教学手段。包括从一节课的导入开始,也就是表演的设置悬念部分,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满神秘感。新授环节至关重要,也就是安排什么样的表演内容,以何种形式安排,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思考如何在此表演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将“教学能力”转化为“表演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看来,在课堂上教师着实不应该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疑问以及对于知识与书本不同的理解和质疑,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创造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也并非观众,他们常常需要和教师互换演者和观者的角色。而如今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中心”,都没有将表演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不应该是课堂的看客,他们也不该是仅仅一部分有表演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起者。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的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作出合适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沉闷死板。
当然,教学过程和表演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充满了意外与惊喜,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来化解这些未知的,潜在的教育影响。而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教育机智的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这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并且营造好良好的教师心态与课堂氛围。
教师要用表演的眼光看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表演的教育价值,这种表演离不开“演”,离不开“看”,更离不开“演-看”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