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沉溺电子产品的泥沼,11月22日下午,牛塘中心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了由常州市十佳心理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张良心理教育指导站领衔人张良老师带来的“增强自控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讲座。
首先,张良老师询问大家“上网做些什么”,同学们回答“上网查资料”“上网课”“打游戏”等。通过青少年上网安全调查发现:70%的人会打网络游戏,15%的人看电影、听音乐,10%的人聊天,5%的人从事其他活动。大部分人都是玩网络游戏。那么沉迷网络和电子产品有哪些危害呢?张老师给大家一一分析原因:1.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比如视力辐射危害,饮食无规律,抵抗力差,精神差等;2.意志力和自控力也会下降,产生依赖心理,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学业荒废;3.容易形成网络性格,孤独、紧张、自私等,活在幻想中,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4.价值观模糊和道德观淡化,青少年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随心所欲,无需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从而养成了道德素质低下、道德观念淡化等问题;5.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例如遭受网上恐吓、欺诈等,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6发展为“网络成瘾症”。关于网络成瘾诊断的10条标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发现问题及早矫正,所以我们要保证健康生活,控制上网,规范上网。
关于“小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这一问题,张良老师指出,像乔布斯等名人,他们是不会让孩子玩任何电子产品的。对此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1.小孩无需配备属于自己的手机;2.小学阶段应以学业为主,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3.同学们应体谅家长,切勿盲目要求家长给自己买手机。在游戏体验环节“照我说的做”,老师要求大家把手放在下巴下面,可是老师是把手放在鼻子旁边,这时,有很多同学也出现了把手放在鼻子旁边的情况。所以说沉迷网络游戏后,你说的和你做的可能会不一样,对此张老师要求大家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做一个自律的人。
“我也想控制,怎么办”这个问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张良老师也给出了合理的建议:1.运用游戏思维,培养自控力,如培养学习价值思维的目标感、胜任感、成就感;2.丰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如转移注意力,利用清单管理假期生活;3.协商规则,学会自我约束,与父母一起制定规则,什么时间在哪玩手机,玩多长时间等,请父母监督自己,同时自己也可以监督父母。张老师还建议大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后才能上网,每次上网不超过一小时;发挥电子产品的工具功能,主要用于学习和上网查资料等,还有睡觉之前不把手机带入卧室。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不是法外道遥之地,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公约。快乐学习,文明上网,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尊、自律、自强、自觉抵制不良互联网行为,弘扬网络文明,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供稿 摄影:杨雨烨 撰稿:王云霞 审核:顾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