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新课标 铸魂育人行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22次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水平,引领广大教师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1月17日,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暨法治教育区域展示活动在武进区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武进区学校与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承办。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戴慧老师、武进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继伟老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张云波老师、武进区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及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观摩 研思同行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首先观摩了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王静老师执教的《我们神圣的国土》和武进区实验小学吴玉婷老师执教的《依法维权》两堂展示课。
王老师的课有思想、有高度,她敢于挑战高难度的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巧妙的设计把地理知识融进了小组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祖国疆域辽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立足台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辨,利用“小小外交官”发布会的形式对台独言论展开辩驳,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吴玉婷老师展示的《依法维权》一课,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习运用法律武器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使学生掌握针对具体问题寻找法律援助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法维权,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学员点评 精彩纷呈
课后,工作室的教师代表针对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李倩老师:今天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生长。首先是孩子们技能的生长,两节课都在课堂上让学生习得了一种技能,其次是核心素养的生长。老师们通过情境创设与对话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思维等核心素养。其三,孩子们的辩证思维得到了生长。两节课都通过辨析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吴珊老师:王静老师的课“以情为基,知行合一”,既抓住了教材,又抓住了学生;既深入了课堂,又深入了生活,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格局,更打开了教师的格局。一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感受中国的疆域辽阔。二是激发主人翁意识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是活动设计具有仪式感。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文翔老师:两位老师紧扣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用丰富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一是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二是基于新课标理念设计教学。三是基于学生需求设计教学。两节课例分别使用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思辨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外交部发言人活动、创设琦琦维权的故事等情境让爱国情感和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学生爱国主义和法治意识被唤醒,真实需求得到解决。
专家讲座 高位引领
随后,常州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戴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课标 新理念 新实践》的精彩讲座。首先,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介绍了案例教学法、浸润式教学、议题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课型的特点,指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开展新课标的深度学习,对新课标要深刻思考,领悟内化,对新课标要统筹教材内容,注重实践活动,更要充分认识学业质量标准的价值,变“坐而论道” 为“做而论道”,培育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戴老师的高位引领,让每位老师明晰了前行的方向,更让大家对思政一体化的教学育人理念有了新的思考。
最后,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继伟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表示了祝贺,他激励全体老师要有目标、有行动,把新课标的理念根植于心,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更要努力践行思政育人的理念。
(撰写:朱金花 制作:蒋晓娜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