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20次活动暨第三轮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施水平,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10月8日,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南夏墅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准时参加。
上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戴慧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转型》为题,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切入,与大家分享了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所需要作出的一些改变。戴老师结合一些观摩课进行了理论的拔高,通过大量课例的分享深刻剖析了信息时代下思政课教学的课程实施与建议,为小学思政教师的课堂完善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下午,南通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特级教师董一红作了题为《新课标理念下德法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变革》的讲座。她从新课程标准的四大新突破说起,引导教师关注核心素养、内容结构、学业质量和育人方式,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要素。结合省赛获奖课例,她从“课标梳理、课堂追求、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新课标内容进行了深刻剖析。她指出,广大教师需践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教学转型,追求德法课堂新样态。要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有一体化视野;要以学为中心,灌启结合;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实现实践育人。
高屋建瓴的讲座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窗,更新了新理念,开拓了新视野。培育站的教师们边聆听边记录,边学习边思考,结合专家讲座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学员感悟:
陈洁(卢实):戴老师的讲座从教育本质出发: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问题分别指向教育目标、教育方向、课程教学,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德法老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达到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的目的。
李娇:在当今世界的新格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作为德法老师,培养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肩膀上的重任。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新时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而新课标的落地更是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育方法要改革,我们应该在一节节活生生的课堂中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的成长。
吴溪:今天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收获满满,在他们的启发下,我也在思考之后的德法课堂应该如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更要注重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课堂中也需要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教学模式丰富性,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感。
(撰写:张晓 制作:沈晶 审核:张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