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情境的活动内涵
——听《生活离不开规则》有感
武进星河实验小学 芦燕
《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自身的生活为源泉的,是一门非科学性的活动型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型课程。据此,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情境里的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体验。
殷老师精心创设了乘坐大巴去淹城野生动物园游玩的大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照片、视频,设计了制定游玩攻略、小组讨论,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使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从一而终。通过创设游览动物园的情境、小组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懂得处处有规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提升规则意识,为学生将规则意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夯实基础。乘坐大巴前往动物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大情境,后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这个情境之下,设计活动体验,如模拟学生游玩动物园的过程、演一演、颁发奖状等。
虚拟角色,替代老师。用淹城动物园的形象大使“萌宝”替代老师的提问和说教。如:一开始老师被警察拦下来,完全可用萌宝的口吻录音。还有一个律师叔叔的配音,用这样两个虚拟角色,替代老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大情境的创设也会更加自然。
道德与法治课程绝不是一个口头说教的课程,带着孩子去切身体验,在体验中探究从而有所发现。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合作探究,有所发现,提升能力,从而真正成长起来。
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现场表演、游戏等各种手段,但要时刻牢记这些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舍本逐末,为了“好看”和“热闹”而轻视活动的内涵,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思辨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