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生活趣味,点燃思辨火焰
——第一次集中研修反思
刘海粟小学 顾卓筠
本次研修活动,殷花和吴明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语言精妙,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两位老师聚焦的关键词恰好是“规则”和“法律”,从小我们要讲规则,长大了要懂法律,这其中的承接关系是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们也在两位老师的设计中看到了从生活体验到理性思辨的发展脉络。
统整生活情境,延伸生活维度。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引入通常可以出现在任何环节中,熟悉的生活情景会让孩子们有极强的参与热情,人人有话可说,人人乐于分享。但有时零散的不恰当的生活情境不但无法发挥作用,还可能割裂课堂,喧宾夺主。殷花老师的《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在课题中就点出“生活”,她结合孩子们的秋游体验,在导入环节就设计了“乘坐大巴车过安检”的情境。为了贴近儿童心理,还引入熊猫琪琪这一卡通人物开展全园搜索“最美守规小达人”活动,让孩子们进行组内合作,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也启示我们,一以贯之的生活化场景优于零散的生活情境,能够充分带动孩子们学在其中,身临其境。
同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延伸生活维度,从儿童生活引入到更为广阔多元社会生活中。例如殷老师在“规则在心中”这一环节中给出了四个社会生活情境,让孩子们补充自己会怎么做。“马路上红灯亮着,虽然没有车,可是我……”孩子们在这样的常见场面中辨别是非,更能体会规则无处不在,时时事事守规则的重要性。
关注儿童语言,深化课堂生成。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使用了贴近儿童的语言,殷花老师使用儿歌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她的环节名称“游园攻略我绘制”等也琅琅上口,一目了然;吴明红老师引导语富有情感,不乏理性,能让孩子们产生深刻的思考,同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两位老师还能重视课堂生成,即时反馈,评价得当。例如殷花老师能即时发现孩子在演一演宣传标语环节中的细节,引导同学们发现保持沉默的“看客”也是在纵容不守规则的现象,升华和扩大了规则的内涵。
落脚生活感悟,提升理性思辨。两位老师重视生活资源的引入,链接时事热点,让课堂更加立体。殷花老师播放游客不遵守游览规定被老虎袭击的新闻视频,再让孩子们读一读不守规则的后果;吴明红老师以不遵守防疫规定的毛某宁事件举例,说明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这些环节都让课堂更加充实灵动,也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理性思考。吴明红老师在课堂的最后联系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发出追问:厦门能去吗?那苏州呢?她能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矛盾点,引导他们进行思辨,让矛盾点转变为孩子们的道德生长点。
两堂课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但都关注到了孩子们的生活趣味,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至于沦为理论说教。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用实例来激发学生思考。虽然仍有一些缺憾,但瑕不掩瑜,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