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情感之美 探儿童劳动之真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16次活动暨第三轮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
5月21-22日两天,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16次活动暨常州市第三批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如期而至。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南夏墅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在张云波导师的带领下相约云端。活动以“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之情感教育、劳动教育”为主题。此次活动内容充实,安排了四节录像课、两场精彩的讲座和两次学员头脑风暴、导师评课指导。
5月21日 以爱点灯 怀揣情感之源
第一篇章:情满课堂,小荷才露尖尖角
牛塘中心小学蒋晓娜老师和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吴珊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执教《家人的爱》,打开了老师们的思路。
蒋老师从手机这个生活中离不开的事物出发,探寻其中家人的爱,辨析谁是真正的爱,从而全面地认识家人的爱。课堂思辨性、趣味性强。
吴珊老师的设计目标明确,颇具巧思。以“小豆豆”这一线索人物串联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板书设计温馨动人,将家人们不同的爱分别比喻成阳光、雨露和土壤,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第二篇章:头脑风暴,万紫千红总是春
老师们在聆听了两节课以后,就如何在教学与实施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遵循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体验活动,关注学生体验情况展开教学。
张云波导师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肯定,吴珊老师的课有趣,蒋晓娜老师的课理性,两位老师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元素串联课堂,以生活镜头引出话题,以生活情境来引导辨析,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这些做得很好。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第三篇章:智慧引领,梅花香自苦寒来
张云波导师作了题为《做一个会“放风筝”的班主任》的讲座。张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班主任,向放风筝学方法,善于助跑:要建立完善的班级机制,建立完善的班规、手把手地指导直至满意为止;善于借力:借班干部之力,借群众之力,借任课老师之力,借家长之力;善于掌线:坚持公正、鼓励、正面引导,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这些治班原则,既锻炼了学生,又轻松了自己,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5月22日 变思为行 探寻劳动追求
第一篇章:动贯课堂,绝知此事要躬行
星河实验小学邹媛老师和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吴溪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一年级的《让我自己来整理》和《干点家务活》。两节课虽然取材不同,但都聚焦“劳动”这一主题,在体验中认识劳动的价值。
邹媛老师通过课堂多次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整理的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成长。整堂课实现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在明理中践行的理念。
吴溪老师的课堂采用了讨论和表演的方式。学生在表演中展现真实想法,在讨论中明白干点家务活的意义。虽然学生劳动过程中有失败有成功,可是在吴老师的引导下,课堂笑声连连,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第二篇章:理性争辩,直挂云帆济沧海
随着劳动教育课标的颁布,怎样进行劳动教育引起了老师们的热议。今天的两节课可以说真是投石问路。两节课精彩纷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学习和欣赏的同时,更多的还有思考和审视。同仁们精益求精,尤其是对于活动的设计和细节的处理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
张云波导师指出,劳动教育首先是要培育良好的劳动情感。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和引导,带给学生积极体验,从而期待劳动。其次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和素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第三篇章:苦心孤诣,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作了题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的理念与追求》的讲座。韩教授给老师们阐述了新课标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思政课教师肩负的使命。并就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的变化之处做了详细的讲解。让老师们看到了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建议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变化与突破。讲座为老师们理解课标、实践课标点亮了一盏明灯。
“小满天渐热,温风沐麦园。”此次活动适逢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时节,小满前后正是点瓜种豆的好时节。农事如此,我想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在我们最美好的时光,最向上的阶段,也是最进取的时候,在工作室这个最优秀的平台,虽然一切未满,但大家都在努力向前,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