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研,线上共成长”
——记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11次活动暨第三轮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
2022年的春天,山花烂漫如约而至,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按下了校园生活的暂停键,但却阻挡不了徳法教师线上教研的热情。
3月19日上午9点,武进区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暨第三轮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学校南夏墅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停课不停研”的网络教研活动在“云”上拉开了帷幕。老师们热情满怀,利用腾讯会议平台,观看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的顾润生教授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为主题的讲座,学习教研方向,探寻教学路径。
顾教授的讲座从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三方面谈起。顾教授先分析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与区别,然后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要切实去分析教材中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的解读、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并加以活动实例进行详细讲解。最后,顾教授又从“做中学,议中学,辨中学,悟中学”几方面展开,让老师们明白德法学科知识要融入学生心灵,成为学生信念。
顾教授的讲座内容充实,由浅入深,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航,又有核心素养落地的践行之策,对一线教师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引发了老师们对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感谢这样一次”云上”盛宴,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更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为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相信在今后的德法教育教学中,老师们能够探寻到更多更有效的路径。
学员感悟
卢雪娇:非常感谢顾教授三个小时干货满满的讲座,我感觉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高,与我们老师自身专业成长是一个同向同行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愿意去思辨,愿意参与,愿意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把我们在课程当中学习到的美好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老师,也有着同样的要求,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省当中得到了成长,学生其实也是在老师的引领,同伴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省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所以作为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吴溪:今天听了顾教授的讲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教授将“教书育人”这个概念进行了重解,在此之前我们教师容易将“教书”与“育人”这两个词放在并列关系上,或者是下意识地将“教书”放得更前,事实上,相比起做一个学识渊博的学生,做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是更为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思政老师肩负的使命。那在完善自己价值观体系的过程中,“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活动时需要深入学生内心,触动他们的内心,而不是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旁观者,简单来说,还是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设计贴近他们的生活的教学活动。这节课是否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这将会成为我以后在做课前准备工作时,都不断提醒自己的一个关键问题。
杨黎丽:顾老师的这场讲座让我收获满满,给我以启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做中学、议中学、辨中学、悟中学”,思辨的教学必须体现教学内容的思辨性;必须创设蕴含问题的情境;必须设置具有两难性的话题;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讨论、辩论、交流时间;必须鼓励学生组织合乎逻辑的表达。在活动中,在讨论和思辨后,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的自省,激发每个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形成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