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2条“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而编写。学习内容由“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以及绘本“这时应该怎么办”三部分组成。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本课旨在培养儿童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广大人民通过辛勤工作建设了美好的国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理解自己是国家的一员,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体现爱国情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根据对年满七周岁的二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了解,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如下:
1、知识与技能: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国庆节在哪一天,但是理解比较肤浅,认识比较零散。而本课则要“理解为什么说这是我们共同的节日”,了解国庆常识,了解建设新中国的艰难等,体现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也对二年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新的概念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
2、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客观严肃的,也是抽象生涩的,需要教师做细致准确的讲解。同时,为了避免单一的讲授让低年级孩子产生厌倦无聊情绪,可以在课堂上更多采取讨论法、实践法、体验法等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年级学生对国庆节的认识只停留在“放假”“游玩”上,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还比较淡薄,爱祖国、爱人民很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和亲身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是由大家共同建设的,国家因为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成就,是可喜可贺的。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在生活中学习”和“在活动中领悟”。我主要采用的教学和活动策略是:
1、情境贯穿、激情投入:
创设了“欢欢喜喜庆国庆”的情境贯穿全课,环节清晰流畅,不仅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激情投入,还蕴含着对祖国妈妈的深情厚谊,奠定了本课学习的情感基调——热爱祖国。情境体验,让课堂更丰富,也让情感更深入!
2、活动探究、体验领悟:
设计了多个活动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比如通过观看阅兵式,感受盛大场面,感受祖国强大,迸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说说生活中见过的欢度国庆的场面,培养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通过自己开展的庆祝活动和课后采访的交流汇报,以及各族人民欢度国庆的视频观看,培养学生尊敬努力建设国家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情感以及为强大祖国而自豪的情感。课后任务,学以致用,让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共同庆祝我们的节日,把爱国的情感带进千家万户。
3、走进生活、能力进步:
本课充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前有采访任务,课后有真实的国庆节庆祝活动,课上则有更多回望生活、展现能力的机会。经验反刍,让收获更深刻,也让能力大进步!
四、教后思考: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一是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始终积极地参与并投入其中。二是让学生对课前调查采访情况进行汇报,在交流中充分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为了祖国更美好而付出的辛勤努力,从而产生崇敬感情。
全课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生活成为最好的学习资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的的点拨与总结,恰当的补充和拓展,不仅引领学生的知识掌握层层递进,同时也引领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