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克西巴郎》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鬼”当家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二四拍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儿童歌曲。全曲节奏紧俏,旋律欢快,一共四个乐句,一、三乐句旋律相同,二四乐句节奏相同。歌曲活泼、热烈,充满了童趣,生动地刻画了小朋友爱劳动、爱整洁的优良形象。其中舞蹈韵律和衬词“亚克西”在歌曲中的运用,更突出了它特有的新疆风格。
低年级的小朋友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都处于感悟阶段,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想要更好地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少数民族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做了积极的准备。
在备教案的时候,我没有把这首歌按照以前的教唱歌曲步骤进行设计: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课前律动,并将孩子们带入意境;以猜地名、 学方言法的方式作为导入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以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小朋友为纽带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通过形象的图文配字掌握歌词和节奏并带相关律动,再通过图文配乐掌握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歌曲;我将节奏律动表演贯穿在整个学唱过程中,让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唱,还有动,还有奏,让他们学歌的同时进行手脑并用,在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并达到让孩子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声响、律动、歌唱为一体,参与音乐活动,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运用歌、舞、乐的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开辟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只要设计合理,紧密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