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我认真研读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这本书。全书共七个章节、约二十万字,每天读一点,每天学一点,每天体会一点,让我感受到写作的重要性。其实写作也就是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反思。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长期以往作为青年教师的自己才会有所提高。
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也做了摘录:
1.将个人的缄默只是转化为可与他人交流的显性的公共知识,使个体经验转化为可以被认识、被理解、被实践、被推广的的专业成果,实现教师个体研究成果向教学生产力的转化。
2.一篇好的教育叙事,不仅是教师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对照、学习的镜子。
3.鲜活的故事只不过是教育意义披在身上的一件漂亮外衣,叙事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在于背后的意义。
这几点系统地说明了必须要将个人的知识转变为大众的知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个人经验向教育生产力的转化。当在教育生活中有迷茫或在写作中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多阅读他人的教育叙事,可以达到解谜的效果。学会写作,让自己的叙事不仅仅有漂亮的外衣,还可以有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启人思考。
4、从案例写作过程中教师行为发展的变化看,撰写教学案例,让教师关注到教学的点滴事件,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并在以后的事件中更加自觉地调整自我教与学的行为,经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行之必然”的升华。
5、教学案例的撰写始于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也就不成其为案例。
6、撰写案例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过程,而是给了教师一个契机,让教师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创生理论,从一个单纯的教学实践者变身为教学研究者,在教学中散发绚烂的生命之光。
这几点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学会在写案例中对层面的切入、撰写更加精彩,不断提升专业化程度。也就是说撰写案例时,要有素材可下笔,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捕捉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强烈的案例意识。案例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记住每一点,帮助教师完成案例撰写,得出理论,提升自我。
7、结构化的过程,是一个合理安排材料与观点的过程。
8、创新性是衡量教育论文质量高下的价值指针。
9、“玉不琢,不成器”,在初稿的基础上,论文需要不断地打磨,才能在观点、内容、表达等方面日臻完善,真正成为一篇好论文。
这几点指出了何时插入材料,何时提出观点,在论文结构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穿插会让论文整体上更加清晰,一目了然。教育论文的创新一定是能够发现有新意的教育问题,发布有新意的教育观点,阐述有新意的教育理解和总结有新意的实践经验。每一篇论文都需要反复的修改和打磨,可能会有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甚至更多,但只有经历这样的雕琢,才能让一篇教育论文得以“蜕变 ”。
作为青年教师想要写出好的论文也并非易事,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累积经验,以及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实战教学的能力,多读书,多反思,多总结,多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