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综合组>>文章内容
 
培养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智能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点击次数:      作者:许玉怡     来源:本站原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手段,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课程建设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科学能力。“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因此,在小学科学的课程建设中,教师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打下技能培养的基础。

一、深入自然,引入结构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明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适宜学习环境的作用,主动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因此,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结构材料,让学生们在深入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天空中的星体”时,教师在学生深入自然实地观测星空后借助手电筒进一步为学生们营造自然的环境。“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自然实地观测过星空了,现在我们拉上窗帘,将手电筒的光投到天花板上,模拟出自然中的星空。大家发现这些星星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星星有大有小。”“他们的光的亮度不一样。”接下教师拉开窗帘并模拟一个代表月亮光的手电筒光:“同学们,当拉开窗帘,我们看见的星星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我们发现星星好像看不见了。”“同学们,那我拉上窗帘,移动月亮的位置,我们看见的星星还一样吗?”“老师,靠近月亮光的星星亮度会减弱,好神奇啊。”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看来光对于星星的影响很大呢,拉开窗帘就好像太阳出来了,月亮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星星的亮度。大家可以猜一猜,城市和旷野的星光谁更多更亮呢?”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结构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新奇性与价值性对于正处于贪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无限的魅力。教师们为学生们准备充足价值性与便宜性双存的结构材料并引导学生们深入自然,这对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奠定观察能力发展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直入主题,获悉有效信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让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科学理解”。小学学生的思维随意性与多维性较大,而作为一种感知活动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在课本知识点的教学中,而是应该让学生们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直入主题、深化理解。

比如在教学“研究土壤”时,教师可以直接说出观察的目的,让学生们带着目标去观察:“同学们,我们现在手中有不同的土壤,接下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一下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先不要过度把重点放在土壤的不同上,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土壤,发现所有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吧。”学生们纷纷拿起手中不同的土壤做出实验,有的学生说道:“我用卫生纸包住土壤进行挤压后发现卫生纸湿掉了,土壤中有水!”“我也发现了,我们烧泥土后发现它的颜色变了,有种干巴巴的感觉,土壤中一定有水。”也有的学生说道:“把土壤放进有水的烧杯,我们能发现有气泡冒出来,土壤中一定含有空气的。”还有学生说道:“我的土壤里还有动物的小毛、小石子等很多杂乱的东西。”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很好,只有明确我们的研究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发现研究结果。土壤本身含有空气、水、腐殖质等。像我们手中的土壤一样,这种由不同成分混合构成的物质就叫做混合物哦。”

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关注点过多、思维集中程度较差、目的随意性较强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直入主题,让他们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进行观察,获悉有效信息,才能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讲究顺序,做到主次分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们不应该把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们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不应一味地依赖科学实验,更应该重视学习观察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讲究顺序,做到主次分明。

比如在教学“固体和液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按照从容易到困难、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固体和液体的观察,引导学生们发现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同学们,大家观察图中的杯子、石头、面粉、饮料、水等,能告诉老师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吗?”学生们可以很快地回答出:“杯子、石头这种是固体、饮料、水这种是液体。”接下来,教师加大难度:“那牙膏、活好的面是固体还是液体呢?”有的学生回答道:“他们是混合体,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更细致地观察每个物体并提高问题难度:“同学们,大家发现这些固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那么液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老师,这些固体的物体都好硬啊,有的也不透明,形状也各式各样的。而液体的那些物体会流动,形状根据装液体的东西会有不同的变化。”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固体往往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不流动的。而液体就不同啦。以后我们也要按照顺序进行观察,从容易到困难,从表面到深层,分清主次。”

观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观察的结果和观察的效率产生影响。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观察技巧与方法,才能够协同运行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实现观察过程高效化。因此,掌握顺序观察法,有序观察至关重要。

四、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从课程标准对实验室利用与开发、实验课时量等相关的规定中,教师们可见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好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们在实验中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做好实验的基础环节,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比如在教学“奇妙的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他们发现光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一个封闭的纸盒,纸盒中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还有一些小孔,大家先观察一下封闭的纸盒,然后用手电筒照进小孔进行再次观察,两次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学生回答道:“没有手电筒的时候,只能借助教室内的微光进行观察,得到的感觉也若隐若现,不知道纸盒里面是什么东西。但是借助手电筒,我们就可以发现纸盒中的具体小物件。光好重要啊。”还有学生说道:“在这个小实验中,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光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像我们晚上写作业一样,是光给我们明亮,让我们不至于处在黑暗之中。” 最后,教师及时做出总结:“光是明亮和黑暗的转换者,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这样我们能够在对比中发现实验结论,这对于实验结果的记忆程度也会更好。”

学生们理应在教师们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并在对比实验中借助比较观察法对实验要素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现科学观察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的课程建设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平.智慧观察,提升素养——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41-42.

[2]贾建刚.小学科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教学《观察水》《水滴里的生物》后的感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9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