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题材的课文,还把一些生物常识放入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在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虫和益鸟的捕食方式,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本课通过棉花姑娘分别请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它们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学生的识字、朗读及表达。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
1、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图文对照,分析棉花姑娘不同时期的表情,学生同桌讨论:第几自然段对应哪一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学会主动思考,较快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第2-4小节的结构和内容有很大相似之处,我就让学生学习带着问题多次朗读课文。第一次思考课文里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棉花姑娘的病有没有治好。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没有答应给棉花姑娘治病。第三次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课文的句式结构特点,继而理解了课文内容。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对于板书设计有些忽略,不够充实。另外,在课堂最后,没有系统地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有的小朋友脑海中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还是散点分布,需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语文教学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