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课后反思
课堂设计要基于教材解读,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区分“称、秤”两个形近字,从古文字溯源入手,先认识了“称”,再从秤杆的实物图片入手,认识了“秤”,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区分清楚了这两个字。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使用适切的识字方法,就可以让识字变得简单高效。低年级课堂中,识字是教学的重难点,课本对于学生识字的量要求是很高的,简单的识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识字的需求,老师应当平时多积累资源,积累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
部编版课文大多都有一条线索,有些是行文结构的明线,有些是内容的线索,而有些课文可以巧妙地选取生字作为教学线索。而《曹冲称象》可以借助“称”这个字,相机提问,课文出现了几次“称”,都称了些什么呢?借助这样的教学策略,就能快速并且准确地帮助学生找出故事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搭好学习的脚手架,借助脚手架帮助学生攀登学习的高峰。以感受大象的巨大为例,我借助了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象的巨大,再通过仿写句子,聚焦大象的腿、身子、耳朵的巨大,最后通过读文,再次感受大象的巨大。通过整体到细节的聚焦,通过文字到语言的朗读,学生的言语只能得以发展。
牛塘中心小学 陈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