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未来课程想象力》读后感(谢雯燕)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1日     点击次数:      作者:谢雯燕     来源:本站原创

疫情期间,从线上发现,所有那些自带光芒的学校,闪光的都是课程的影响力。学校,老师,学生,都是因课程而成长。暑假学习了《未来课程想象力》一文后,很有感触,关于未来学校课程,我想说几句话。

第一句:尽量私人定制课程。

疫情过后返校时,我们做过两次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自律了,有的学生焦虑了,有的学生懒惰了,甚至开学后有很多孩子赖在家里怎么也不肯来上学。真是各自不同的状况。但是,在我们线上实施有趣的课程时,所有的孩子都兴趣盎然。所以我想,为什么教育一定要带有强制性呢,为什么不能尽可能的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课程增加学习的兴趣呢,为什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私人定制课程呢?如果没有,那就创造,特别是语数英的主科课程,更应该用新鲜感、设计感、成就感等等来考虑。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兴趣都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到更多的交叉点,让学生按需索取,自主选择。

第二句:尽量留白自主空间。

我记得往年分管教学时,排课程表总是左右为难。课时一直没有改变,中高年级每周30课时,低年级每周26课时,但是近几年课程内容逐年递增,健康、体育活动、校本、书法、信息等等,简直没法排课。所以造成现在的三级课程排的满满当当,学生没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人家说,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要说苦难,连生活空间都没有了。我认为,师生都是需要第三空间的,即除工作场所和与家人相处之外的一个自己独处的物理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深度思考,迭代升级,让自己变得强大,为人们提供着心理上的抚慰和支持。15%创新法则说明,没有留白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留白可以增加自由阅读时间。不要功利,不要延展,就是纯粹的,自由的,个性的,直觉的阅读。我记得疫情期间,学习了景阳冈,我推荐阅读水浒传,结果有很多孩子没有兴趣阅读了,所以1加1也好,1加x也好,如果阅读很功利很有导向,孩子的阅读期待也许会少很多。后来我建议大家自由阅读,班级小管家中自由发发朗读的或者背诵的或者读后感的语音,孩子们反倒兴致高了,甚至不经意间还会冒出一两句。当然,为了拓展阅读深度,必要的指导还是要的,比如水浒传,经过两节课的阅读指导课,大部分孩子还是兴致高昂的读完了。所以我想,阅读形式也尽可能的多样化吧。无论怎样,那总是你读过的书。不管交不交流,它都存在。

留白可以增加自由实践时间。我很欣赏台湾道禾的课程,真正把世界当做教材,比如种下一棵竹,开启竹子的前世今生,比如丈量一座山,更好地让孩子通过实践了解自然了解自我。因为,能够使人成长的,一定是他经历过的事。记得疫情期间,看到孩子们整天戴着口罩坐在教室里读写背默考,我既心疼又无奈。总觉得我们现在的学校课程,没有更加诚恳的全面的面对世界面对孩子,与孩子的距离太脱节了,所以现在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因各种不适应而走极端。

第三句:尽量多一点推广和共享。

现在的课程改革趋势是综合化、跨学科、跨领域、项目化、生活化、学科课程基地化、功能教室主题化、学习空间场馆化、特色课程博物馆化、校本课程乡土化。而要顺应这些要求,非一日之功,更非一校之功。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局小的四季课程不能通用?为什么星河的创想课程不能复制?为什么要摈弃别人的研究而重复劳动,这不是资源的浪费吗?好的课程,除非资源校本化了,别的学校是没有这个资源的,否则是完全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通用的。如果地方课程尽可能的统一,也许我们的课程设置会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多样更加的适合,更加让孩子喜欢而不是痛恨。

100年前,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把机器变成了人;也许再过100年,我们会把人变成真正的人。当然,这需要课程的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