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育大家说儿童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比成人要高出许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有时给他们的一些观点未必是他们所能感受到,如果能少讲多观察,暗示不明说,少跟儿童讲道理,也许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儿童阅读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孩子而言,"不讲道理’的书是好书。"无独有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缺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如果一本书中全是肉眼可见的长篇大道理,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需要成为怎样的人,那么这本书对儿童的吸引力是非常小的,因为连成人都不喜欢被说教,更何况向往自由和随性而为的天真儿童呢?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这么大,因为在其中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和道理,而游戏当中其实也是有规则的,他们自愿去接受那些规则,而并没有将其当成阻碍既而放弃,这多么引人深思?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或许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却能够营造局部的春天”。而这一个个“局部的春天”联在一起,便是整个教育大环境的春天。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日常工作,有些老师抱怨过学生的不努力,家长的不配合,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教育的现状。但我们却依然可以有“局部的春天”,如首先去读懂“儿童”这一本书,去了解他们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思考,要是能多了解他们一些,所谓的不努力的抱怨也许成了一种误解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