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90-92页例1、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图形分类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1、分一分:拿出纸片按不同特点分一分
2、想一想: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说一说:把你的分类结果和同桌交流。
问:听明白要求了吗,请同桌合作,拿出纸片分一分。(活动指导)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生1:我是按颜色分的,分成红色和绿色2类,红色有6个,绿色有4个。
师:同意吗?是这种分法的请举手。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2:我是按形状分的,分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2个,正方形有5个,圆形有3个。
师:同意吗?是这样分的同学请举手。
师:观察分类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最多,()最少。
红色比绿色多2个……
追问:同样的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为什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小结:按什么来分,是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上来学习整理数据。
一、新授
1、下面老师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看一看,仔细观察下图,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生:有老师、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师: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图中的人进行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请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生1:按老师和学生分,分成两类
生2:按参加的活动分,分成三类:看书、下棋、做游戏
生3:按性别分,分成两类,男、女
师:要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分类后还要整理出每一类分别有多少人。
师:如果按老师和学生进行分类,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清楚地看出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呢?
师: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记录呢?
说明:记录数据时,可以用图形、文字、数字来记录每一类的人数,有几个就记录几个。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把它们记录下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找一个人画一个记号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先来记录老师的人数,找一个老师就打一个勾。
现在我们来记录学生,哪位同学想来当老师的助理,请你在图上找学生,其他同学帮着一起找。
师:像这样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找一个记录一个,你学会了吗?
师:现在观察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回顾一下,要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首先我们把这些人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画图形来记录,从而整理出老师和学生的人数,解决了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的问题。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整理出参加活动的人数呢?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1、选一选:选择你喜欢的符号,整理参加活动的人数。
2、填一填:边做记号边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3、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你的分类结果。
拿出作业纸,完成活动一。
展示学生作品:对比:不同图形,同一图形。图形没有对齐,图形对齐。
板书答案,记录数据时,一般用同一图形,对齐记录,看起来更清楚整洁。
2、观察表格,从这些分类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比()多,分类的标准不同,整理的数据结果也不相同。
3、分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的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使杂乱的数据看起来更清晰,解决了我们想了解的问题。
4、分类时要注意什么?分类整理时按顺序记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练习巩固
1、你能用我们学的新本领来当小小调查员来完成下面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要求。请同学们完成在练习纸上。
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
你们小组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先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分一分。
师:课后可以选择1—2个标准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