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本节课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我以小组讨论、合作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类?”。上完这节课我有如下感想: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的例题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会要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新授前,利用游戏活动,唤醒学生的旧知,把之前学习的没有标准的简单经验进行提炼,为这节课所用。
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再说一说:还想知道些什么?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先分类整理”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接着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这样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机会。立足教材,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这节课主要两点,分一分,理一理,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抓好这两点,那么课堂就会流畅很多。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结果记录和数据分析,这是我接下来的教学中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