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读文,抓关键词感悟闰土形象,揣摩刻画手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激发学生了解鲁迅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阅读《故乡》
一、由事及人:感悟闰土形象,揣摩刻画手法
月夜刺猹中的闰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少年闰土。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3、在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稀奇事?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月夜刺猹这件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件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学要求。
1. 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默读第12到15自然段。
(2)你看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圈划关键词,写上批注。
2.生自读批注,师巡视关注。
3.交流,关注动词,顺势指导朗读。
师:他这么一说,我们就知道猹的皮毛是这样光滑的,你瞧,他说的多么生动!
板书:人称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至于30年后,鲁迅想起闰土时,清楚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4、关注省略号,合作读课文
师:刚刚我们关注了有特点的文字,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会说话的!你们发现了吗?
引出两处省略号。
这些都是鲁迅从未见过的,是多么新鲜刺激啊!
同桌合作读一读,注意读出闰土的语气!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至于30年后,鲁迅想起闰土时,清楚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二、自学感悟:其它三件事中的闰土
1.复习学法
副板书: 圈划感悟 想象画面 感情朗读
师:还记得刚刚我们交流月夜刺猹中的闰土形象,是按哪几步来学的吗?我们先圈划关键词,先想象当时的场景和画面,最后投入其中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2.自学要求:(指名生朗读)
按照这样的学法,挑选你最感兴趣的新鲜事,仔细阅读,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3.全班交流。
预设:
雪天捕鸟(聪明能干,思考周到,说话有条理)
讲到动作,你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读
但是课文里没有这样描述,而是通过闰土的语言让我们走入情境,能把它读好吗?
海边拾贝、潮汛看鱼(见多识广,观察仔细,有想象力)
4. 感悟第一自然段美好形象——崇拜、向往
师:我听着闰土讲这些故事,我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后三句并讲解。
师:可城里孩子真的就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吗?补充资料
三、由课内及课外:人物对比感悟,激发阅读期待
1.对比中年和少年闰土
师:少年闰土是那样的美好,这份美好在鲁迅心里保存了30年,30年后我终于又见到了闰土,这时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外资料:中年闰土的外貌和语言的几句简单描写。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社会穷苦 颠沛流离 饱经风霜)
师:虽然在30年后,闰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在故乡一文的结尾,鲁迅依然描述的是少年闰土的形象。为什么呢?
师小结引读:因为鲁迅对闰土的怀念是美好的,那个勇敢的少年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那个月夜刺猹的场景深深的留在他的脑海里。
2.关注小人物,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鲁迅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如杨二嫂、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不妨课后再读一读《故乡》和小说集《呐喊》,也许你会更好地理解鲁迅。